第43章 过年(上)-《徐徐诱之》


    第(1/3)页

    第43章  过年(上)

    奉九更忙了,除了全力备考,平日里还有恩德堂院的事务需要处理,好在寿夫人对此非常上心,加之日常工作已上正轨,所以除了每周需要和几位负责堂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开个会,再有就是她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去两次,每次给孩子们上半天国文和英语课外,终于没有刚上手时的那种兵荒马乱了。

    而时光的磨盘也终于转到了奉九出嫁后在夫家过的第一个旧历年的腊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每年从腊八开始,年的意味就浓厚起来了。

    “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

    奉九知道,帅府的四个厨房,不算小红楼吴妈的小厨房,自进了腊月起,已陆陆续续开始蒸馒头、豆包、粘豆包、年糕、饺子……总之,整个正月需要的面食都要备出来。

    帅府光平日里在这儿做工的厨师就有七十余人,四个厨房各有一个主灶,其中一个还是西厨,专门用来招待外宾。

    不过,若由厨房和厨师的数量就认定老帅生活奢靡,那倒真谈不上:据奉九观察,以老帅的社会地位而言,他本人的日常生活并不奢侈,每顿饭顶多四菜一汤,主食以高粱米水饭为主。

    宁家平日里每房吃饭都各吃各的,当然年节除外。

    每房每月的吃穿用度,都有一定额度,每个月初二由寿夫人手下的大丫头按照账本发放;每个厨房负责某一房或几房主子的伙食,也会记账。

    如果饭费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就需要自己补上;如果老家来了客人需要加菜,那更是要自掏腰包。

    这就是上次奉九带俩小姑子看电影回来晚了要加宵夜时,巧心担心地说出来的实情。

    这些个主灶除了日常给主子们做饭,其实更重要的用途是招待贵客。

    老帅有一句名言: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与即使在最豪华的酒店里吃最昂贵的席面不同,邀请尊贵的客人过府家宴,可借助家庭特有的温情气氛,巧妙地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使主宾之间平添一层亲近之感,从而使正襟危坐于会议室里不好开口的正事,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在融洽轻松的气氛中谈下去。

    而这么庞大的厨师队伍,更是因为宁府有超过三百名的下人和警卫队,再加上其他常来常往的兵将,平时吃饭的嘴就这么多,厨师不够是万万不行的。

    奉九住的小红楼虽就在大老帅的大青楼后不到四十米的地方,但她自觉像是活在一个桃源里,对宁府很多事情并不知晓,因为宁铮一直把她保护得很好,让她不必掺和到琐碎繁杂的帅府日常事务中去。

    其实,前面大青楼人来人往才是常态,尤其那些替主子出去办事回来的警卫队军官,经常需要回来汇报工作,叫“送军情”,或送紧急电文,虽然这大半年来,老帅和宁铮经常不在府里,很多时候他们更应该直接去军部,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要在去之前进帅府吃点喝点。

    奉九初次看到时颇感震惊:堂堂老帅难道还需要照顾这些级别不高的军官及其随从的肚子么?慢慢地她发现,老帅之所以能在一干胡子起家的土匪里脱颖而出,不是没有道理的:治下和善、宽大,尽其所能,把他们及其家人照顾得妥妥帖帖,就好像帅府里到处刻着的蝙蝠图案一样,不但代表“遍地是福”,更是“有福同享”。

    延伸到东三省的政务上,老帅也秉承着这样一种朴素的理念——“对辖内百姓不刮地皮,对自家士兵不喝兵血。”

    所以宁军士兵们也因此投桃报李:“吃宁家饭,打宁家仗。”

    奉九觉得离老帅越近,就越会发现他这个人具有多面性:比如治家、治政、治军,都自有一套。

    奉九已不再是个小姑娘了,原本秉持的对人的看法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早已日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更全面更立体的“多面论”——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再好的人,也有阴暗的一面。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更何况老帅身上还颇有可取之处。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称的“小年儿”,家家户户都该拜祭灶王爷了。

    东北的宁老帅迷信是出了名的,讨好彩的精神头儿绝不亚于以此而著称的广东人,恨不得所有过年的禁忌都要避过,所有的好彩头都要讨到手里才行。

    虽人不在奉天,但一到了腊月二十三,也不耽误他一大早儿就不放心地从北平打电话来,要求刚回到奉天的宁铮亲自去大青楼里的厨房,也就是老帅自己开伙的灶房,把所有有关灶王爷拜祭的步骤一个不落地都走一遍:首先灶房里外都要打扫干净;再在灶房正门过道上撒黑豆、饼渣儿;然后拿来一把秫秸杆儿扎马,老帅喜欢红色,扎完后还得涂红,其实原本一公一母两匹马应该一黑一红才对。

    以往连扎马都是老帅亲自上手,今年换成根本不把这些旧俗当回事儿的宁铮,能给他一样不落地糊弄一遍已不错了,自然不知道这些都是谁扎的马、谁染的色。

    到了子夜时分,宁铮打着呵欠被上好的闹铃叫起来,奉九也一个激灵翻身坐起,跟着看热闹去。

    有奉九陪着,宁铮原本老大不乐意的心情也就变好了,他轻轻拧拧她的鼻尖儿,两口子穿得严严实实的,宁铮搂着奉九,时不时低声在耳边问着她冷不冷、困不困,两个早在外等候的更夫殷勤地陪着他们,在前面打着手电照着亮,一路到了灶房。

    大青楼厨房里早早就搁地当间陈设好了一长条香案,上面立着一鼎香炉,宁铮点燃一炷香,再端过一盘关东放在香炉旁边,“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黏黏的关东是为了把爱打小报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嘴给粘上。

    上完香,宁铮再把旧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像从墙上“请”下来,连带着两匹秫秸杆马一起烧了,意思是说两位神仙已骑着天马上天,向玉帝汇报地上家家户户这一年来的生活状况去了。

    奉九只看着,没动手,因为她知道,这个只有家里的男人才有资格做。

    可这又是什么好差事么?男人抢着做就做吧,她尊重传统。

    套路出完,宁铮摆摆手让两位更夫该值夜就继续值夜,他则一把横抱起奉九,也不问问太太是否乐意,步履轻快地回了小红楼,一路上还时不时停下来偷几个香。

    第三天一早,宁铮晨练结束后,找奉九一起用早餐,然后他不得不再次入关,直到年三十儿当天才能回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