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顺承郡王府-《徐徐诱之》
第(2/3)页
她把奉九不多的几样生活用品放好,接着就向管事借了熨斗,熨烫整理奉九晚上可能要穿的三件晚装,每套晚装搭配的首饰也分别摆好了,现在又在脑子里细细琢磨着给姑娘梳什么发式才好。在这方面,秋声很有天分。
看到两人回来,她赶紧跟奉九商量穿哪件衣服好,奉九在接到电话时就知道今晚宁铮是东道,所以带的都是红色晚装,略一思索,最后选定了一件酒红色软缎一字领晚礼服,半截袖,袖口垂着同色罗,可露出一截修长的脖颈,和半截手臂。
奉九扭脸儿看到宁铮把抱回来的芍药堆在一个高几上,于是又管下人要了剪,开始打理这些芍药。
修剪一枝,就把松松散散地插到刚刚让人拿来的一个高胖的大个白釉罐里。等几十枝被修剪得高矮不一的都插进去,形成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美景,这才停下手,离得稍远了些,一手捏着下巴欣赏着。
这一看又看出了问题,奉九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让下人随手从库房拿出来的,本以为是寻常物件儿,谁成想居然是难得一见的元青缠枝牡丹云龙罐。
奉九立刻身子矮了半寸,小心翼翼地屈膝上前,把已经放得很稳当的罐又往里靠墙挪了挪,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毁了这国宝,同时心里也在惋惜着老帅真是暴殄天物。
宁铮一直在旁边双臂抱胸观赏奉九打理这些儿,猛然看到她骤然间矮了身子的惶恐样儿,也是不解,这才把目光转到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罐上,待细细瞧了几眼后,明白了其中端倪,不禁哑然失笑。
距离晚宴开始的时候还早,宁铮又拉着她到了后面库房,接过府里管家双手递上来的钥匙,打开大门,进去后,宁铮把平放在一张长长台案上的一卷卷画轴展开,奉九一看就被迷了眼:王献之的《舍内帖》、李昭道的《海市图》、董源的《山水卷》、郭熙的《寒林图》、宋徽宗的《敕书》……满眼稀世珍品,都是难得的真迹。
奉九的眼睛亮了,转头望着宁铮,也不说话,但那双分外明媚的大眼睛已经表露了很多。宁铮的脸微微有些红了,这可能是与奉九相识以来,她头一次能这么满心满眼地望着自己。
奉九一样样细细地看着,和宁铮交换着感受。她忽然发现有一张古画,大概是历经几朝几代,辗转于多人之手,导致画面上一片污垢,且未署名款。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幅画作笔墨精湛,湖水画得尤其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奉九不解地抬头看向宁铮。
宁铮笑了,“这是差不多三年前在天津一家旧书店的残次品堆儿里淘换出来的,当时觉着品相虽然很差,但笔力雄浑、质朴刚劲,很入眼,所以就了很小一笔钱买下;后来找人掌眼,说是“南宋四大家”的李唐真迹,叫做《烟寺松风图》。”
奉九不禁对宁铮的魄力表示敬佩:即便她也觉得此画不错,但一看到如此污秽,只怕还是不肯买下。
宁铮对此也颇有些自得,说自此后书画收藏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淘宝淘出来的有古籍、有文玩、有古董和字画,上至晋唐五代,下至宋元明清,“总共六百三十一件。”宁铮转圈儿指指堆得满坑满谷的老宝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这些珍品大部分都被运回奉天,收藏于奉天博物馆。
“你再来看看这几幅画。”奉九被宁铮拉到最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这里放着几张石涛的画,奉九知道石涛是宁铮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即使在奉天府邸他们的卧房里,也悬了几张这位南明遗族著名山水画家的画作。
“应该是石涛的真迹了。”奉九看着眼前几幅看落款应该是石涛,也就是苦瓜和尚晚年的画作,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颇得其张力十足的奇丽真谛;她自己则只喜欢恽寿平独创没骨画法的鸟画:用笔爽利而含蓄,设色洁净而秀润,她和虎头师从李先生时,没少摩南田先生的画作。
“都是假的。”宁铮苦笑着摇头叹息。
奉九大吃一惊,“怎么会?”她此刻真恨手里没有一柄放大镜,只好俯首下去,一张脸都恨不得贴上这几幅纸本设色画,细细研读个中真义:但见用笔粗中有细,墨色干湿并用,画面奇趣充沛,千真万确是苦瓜和尚晚年的调调儿。
宁铮笑着把她拉起来,“都是张大千画的。这个促狭鬼。”
后来被称作“东方之笔”、创建了“大风堂派”泼墨泼彩技法的张大千彼时还未名满天下,只是个比宁铮大两岁的年轻人而已,聪明绝顶的他从三师傅李瑞荃那里学来了制作伪画的种种诀窍,曾以仿南宋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山水画家、鉴定大家吴湖帆而洋洋自得;后因石涛的画作在这个时代备受尊崇而仿上了瘾,又以假石涛从山水画宗师,自称“石涛鉴赏第一人”的黄宾虹那里骗走了真石涛,足可见其以假乱真的惊人功力。
就像后来的书画鉴赏家傅申夸赞的那样,“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变石涛,要变八大就变八大,要变唐伯虎就变唐伯虎。”八大就是八大山人,另一位南明遗族和尚画家朱耷。
据说现存于世的石涛十之六七的画作,揭开表层,都能找到张大师的押。
奉九又仔细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出哪里有假。也是,能把鉴定大家都糊弄过去,若还指望能从画纸墨色名款上看出端倪,那也太儿戏了。
奉九转念一想,笑了,“看来是吴湖帆先生帮你鉴定的伪作。”
宁铮笑着接道,“可不是。不过吴先生也直言不讳,说要不是他先在张大千那儿上过了当,说什么他也不敢相信这石涛都是伪作。毕竟当初的《双猿图》,他自断确为祖上所藏后流失的,所以才了几万银元高价购进。”
不过,即使明知上当,宁铮也不生气,反而被张大千的精湛画工深深折服,两人从此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奉九真心实意地夸赞道:“没想到你在这方面真是精益不少。”
宁铮静静地看着奉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夫人不在身边,大战间隙,需要平津来回周旋、交际,待晚间回到卧房,无事可做,我就叫蔺如兰找了些家里原有的真迹,四处挂着,增强眼力,果然如退帝所言,可能不如你说得头头是道,但也这么略有进步。”
奉九听了他的话,眼睛一转,明白过味儿来,忽地心生感激:宁铮完全可以把自己带到北平,跟个天天等待丈夫归家的闺阁怨妇一般,配合着他的行动,但他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