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鱼皮豆-《徐徐诱之》
第(2/3)页
后来“登瀛楼醋椒鱼”以汤醇味酽脱颖而出,都是因主灶得了宁二爷的面授机宜。
奉九也听过这位二哥的传奇:平津地区各个大小饭馆拿手菜的主副料配比、调味品的投量和操作工艺,他比大厨还明白。
二哥在天津的住所曾有一位叫丁洪俊的厨子,后成为“玉华台大饭庄”的主灶,他曾说过一句话:“论宁二爷的手艺,那可是我们的师父。”
一看奉九颇为感兴趣的样儿,宁铖马上引为知己,殷殷嘱咐着:“三弟妹,你要是去天津,要么登瀛楼,要么天一坊的扒野鸭、文华斋的坛子肉、东门脸的羊肉包,这些吃下来,就足够了,其他的,都没什么吃头。”
旁边的雁英和鸿允很少能见到父亲,宁铖英俊温和,容易亲近,所以只要他在家,孩子们都乐意贴上来,此时都听得一嘴口水,跳着脚地要父亲带他们去品尝。
三嫂颜乐龄在一旁注视着丈夫,还有一脸雀跃的孩子,满心满眼都是知足。
奉九在一旁看着,心里倒也有些触动:长期不在家的一家之主回来了,像块磁石一样吸引着亲人,妻子、孩子都依恋他。
是不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了,说什么都是有趣的?
奉九没有这样的体验,她印象中,母亲在父亲面前总是默默无言,父亲即使在一旁陪着,也总有手足无措,小心翼翼赔罪之感。大哥、大姐和自己,也被这沉闷的气氛压制,所以记忆里想不起有什么畅快的时候。
她这么想着,眼光里自然带出了点羡慕,在一旁兢兢业业陪着奶奶和黄院长绕圈儿的宁铮看了,眼睛一柔。
既然都碰到了,于是消磨了小半天后,宁铮和奉九还是陪着宁老夫人回了帅府,又把休息日在那过了,回去了自然有人伺候,于是宁铮要做早饭的事儿也就此泡汤了。
到了星期一一早,宁铮还是陪着奉九回了喂鹰胡同,顺便把吴妈和秋声都带了回去。排球赛既然已结束,预期奉九也没什么其他要参加的学校活动,所以乖觉地天天回小公馆住宿;同行的还有泰山猫——主人相继不在帅府,它这一年其实也寂寞得很。
刚刚在堂院,宁铮看着龙生的样儿,奉九其实心里是明白的,尤其最后离开前,媚兰还不忘偷偷掐她,告诫她差不多行了,也‘该’给宁司令生一个了。
什么叫该?奉九倒没觉着自己有什么好亏欠宁铮的,她原本舒坦悠长的睡眠动不动就被宁铮一顿胡闹给缩短了,自己还冤着呢。
好在宁铮什么也没说。其实对于孩子,宁铮也抱持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有了更好,没有……也不错,毕竟他这三年饿得有点狠了,现在不过是才吃上而已,离吃得舒心和美,还远着呢。
他们一行刚进了小公馆大门下了车,忽听到一声呼哨,只见一道迅疾的身影猛地俯冲下来,再一闪,又腾空扶摇直上地飞远了。
奉九以为不过是海东青又吓唬人了,看了一眼没当回事儿,却听到秋声一声低叫,这才发现,刚刚跟着主人下车,正转着大脑袋四处打量看新鲜的泰山怎么不见了。
奉九大惊之下转过味儿来,原来泰山被它薅天上去了。
宁铮一看,见怪不怪地左手拇指和食指圈出来个空圈儿放进嘴里,随即吹出一声响亮的口哨。
电光火石间,海东青抓着到天上一游的泰山飞下来了,尖利的钩爪一松,低低地把它往地上一扔,又桀骜不驯地飞走了。
奉九赶忙过去查看泰山的情形,一向得意洋洋的泰山四脚朝天,眼睛紧闭,嘴巴抿成一条直线,四爪僵直地伸向天空,一动也不动;宁铮跟着蹲在地上,伸手在它身上到处按了按,转头安慰她,“别担心,只是吓昏了。”
奉九松了口气,吴妈目瞪口呆,秋声忍了笑,不用奉九吩咐,抱起放挺儿的泰山,跟着大家进了去。
泰山从此有点恹恹的,连小公馆的门儿都不敢出,生怕再撞上那位彪悍的煞星坐地户。
过了一个星期,奉九的腿终于彻底好了,她的皮肤愈合能力很强,不过,主要还是佟师傅的伤药太好。
当然,到了学校后,老师同学们看她的眼光也的确不大一样了,奉九对此有心理准备,她早知道随着老帅的辞世,自己的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奉九不得不根据宁铮的请求,在每周一没课的三四节时间段,尽职尽责地去校长办公室坐上一阵,以备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
几天后奉九进了办公室,看到有小半年没见的徐庸靠坐在对着办公桌的沙发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怎么是你啊弟妹?”徐庸一抬眼,很是惊讶地看着她。徐庸比宁铮大上几个月,自头一次两人见面相识,他们也经常在各个场合碰上,早就很熟悉了。
“瑞卿他有别的事,来不了,有什么事可以效劳?”奉九刚刚听了秘书杨铁林报告,知道他在里面。
“嗐,我就是想来谈谈跟你们学校一起,联合申请与德国远东学术交流中心签一个本科生交换协议的事儿。”
“嗯听说了,挺好的想法,我支持。”
学生交换项目,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国家专业知识体系的适应和认知,还有,也算是避免学术近亲繁殖的一种手段,更有助于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拓展学生未来的求学之路,不管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