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 授母佛法-《我为天地一仙人》


    第(2/3)页

    许母听闻原来自己之前就是在修行,却道:“这修行原来就是这样修啊?这也没什么啊!”

    “娘你没有清规戒律,没有参禅打坐,也不懂要诀,自觉得不错,可以往持咒可能自然而然符合佛性佛理?能善养慈悲心么,还是想求菩萨得到什么?”

    许母听着沉默:“可真无欲无求,谁又会去烧香拜佛呢?”

    许甲解道:“佛倒不希望世人去烧香,去拜他,为俗世裹挟罢了,这些道理,娘你不必钻牛角尖,只按照我说的做,便简单纯粹许多。”

    许母点点头:“这我倒是知道,不然怎么一直劝别人放下,自己放不下,不说别的,那地藏庵可是本县大地主,有僧田数千亩,放贷不知多少家。”

    许甲诧异:“那娘认识到这些,怎么还去那里拜佛?”

    “总是去了才知道,再说,仰慕佛法,又不是仰慕僧人,我有了疑惑,除了问这些僧人尼姑,还能问哪个呢?”

    许甲点点头:“也是,人家掌握了解释权。”

    许母好佛,想必也是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想要佛法开示,又或者想要祈福……

    “娘你既然从前就持颂心经,那我便跟你讲解讲解心经,顺便说说十二普门品大愿,十四无畏。”

    许甲佛道不拘,拿来主义,抱丹前也参悟过佛法,看看佛教的“舍利子”是不是和金丹一样。

    结果不是非常相同,精神舍利子有些相似,“遗骨舍利”就有些解释不通了。

    况且本土佛宗,早就和儒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没啥冲突在里面。

    要是密宗就不同了,和本土道法“内炼”,则相似度虽然有一些,但似是而非,相互冲突,双修的话,容易噶屁。

    许甲虽然知道其中内容,但不会轻易教导,因为出了问题,自己也解决不了,不如净土宗,或者其他的本土佛宗温和。

    且佛教大乘以“智慧”为上,小乘则以个人究竟解脱为终点,修炼神通,法术。不过总是智慧在前,神通在后,专修神通,智慧不足,便会容易“冲动”,从而积攒业力。

    佛教传说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便是神通不敌业力的典型。

    许甲故而讲经说法,阐述的是“智慧般若”。

    许甲在这边佛堂讲经,很快便吸引来了归绫高,还有好些天没有出现的战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解?”

    “世间万象的本质为空性,若有足够智慧认识到一切存在的虚幻性质,便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寂静的境地。”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即是洞察虚妄,通过般若智慧破除迷惑,达到究竟解脱。”

    ……

    “空性是什么?”许母好奇问道。

    许甲没有直接讲什么是空性,而是化用庄子的典籍,讲了虚妄真实,大年小年,逍遥游,无所凭。

    又用了“有用之用”“无用之用”的典故。切入了德道经中的无为而无所不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