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的,白血病,医生说需要换骨髓才能活命。”杨一新叹息道:这玩意花钱多而且还不好找。医生说必须等待合适骨髓。匹配在这段时间里,还得吃一种进口药叫什么?什么?”杨一新一时想不起来。 “格列卫。” “对,就是这个名字!这玩意特别贵,听说一盒就值5000块,一个月得吃两盒!一般家庭哪能受得了?老吴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得已把民宿卖了。“ ”这可是他祖传产业啊”说到最后杨一新又叹口气。 俞冬青听了陷入沉默。 “喂,冬青,你怎么知道格列卫这个药物的?”杨一新有些好奇问道。 我当然知道。 因为我在原来那个时空看过那部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啊。估计好多人看过这部电影,在记住这个药名。 当然他不能这么说。 “我有个朋友是医生,说过类似的事情,他说国内的白血病患者很多,好多人都得吃这药。” “是啊.我以前从没听过,自从老吴的儿子患上这病后,才知道得这病的人真不少,药可真贵,幸亏老吴家还算比较富,放到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 “有人买印度的仿制药便宜。”俞冬青说了句。 “可听老吴说,那玩意犯法的!” 是啊犯法的。 看到俞冬青脸上有些沉重,杨一新赶忙说道:“你瞧我,给你说这些干啥?,走,走,一会去吃饭,我女婿和小梅都要过来看你。” 俞冬青在杭州待了三天。 品茶、聊天、逛西湖,日子过的挺自在。 正值一年一度的西湖音乐节,俞冬青捂着帽子戴着墨镜又去浪了一圈,还好这次没人注意到他。 杨一新讲的民宿老板的事一直在他心头。 他知道给王东生写什么样的剧本了。 这么好的故事应该拍出来。 在原来那个时空里,包括格列卫在内的多种抗癌药最后都进了医保,大大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有人说这是电影的功劳。 肯定是高估,但这部电影能引起全民共识,或许起到推动作用,这已经是功德无量。 也希望在这个时空也如此。 俞冬青从杭州回来,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后就进了书房,打开电脑准备写剧本。 “老公,这么积极?”明媚看到有点惊讶。 往常别人求他写歌曲还是剧本,都是拖拖拉拉的,这次可是破天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