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罢马,甲胄矢弩,戟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经典诠释】 孙子说:凡兴师打仗的通常规律是,要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同时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前方后方的经费,款待列国使节的费用,维修器材的耗,车辆兵甲的开销,每天耗资巨大,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城池,会使得兵力耗竭;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发生困难。如果军队疲、锐气挫伤、实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发兵进攻,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胜的情况,而没有见过为讲究指挥技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益处。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草不多回运送。武器装备由国内提供,粮给养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 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导致贫困,就是由于远道运输。军队远征,远道运输,就会使姓陷于贫困。临近驻军的地区物价必定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得百姓之家资财枯,财产枯竭就必然导致加重赋役。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便家家空虚。百姓的财将会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财产,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敝,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制作和补充以及丘牛大车的征调,而消耗掉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的供给问题。消耗敌国的一钟粮食,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耗费敌国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