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晚上接风洗尘宴开始,不用再去金水桥那里了,直接在下丘村,皇城五品以上官员参与。 官员们发现个问题,下丘村的人跟过节一下,喜气洋洋的,之前到这边聚餐,感觉也很正常,却没有此刻的那种来自灵魂的欢愉。 朱闻天继续烤他的串儿,他今天就做了一道菜,雪绵豆沙,这菜孩子最喜欢吃,跟吃棉花糖似的,并且带豆沙馅。 但厨子不怎么爱做,要不上价,工序还麻烦,考验控油的基本功。 朱闻天那时遍地东北菜馆,正宗不正宗,进去点几道菜就知道了。 一个是糖醋锅包肉,即原味锅包肉,不放番茄酱的那个。 再一个是乱炖,如果店家用自己做的红烧肉就不正宗,正宗的必须是红烧猪肉罐头,这是传统,懂的人越来越少。 杀猪菜未必哪都有,血肠自己灌的少,买又不好买,所以不用点。 但是皮冻东北饭店都得有,自己熬的,不带皮的清冻,带皮的皮冻,这两种一锅出。 炒酸菜,加粉条的是东北的,即便一些东北人不爱吃粉条。 尖椒干豆腐,干豆腐很多地方叫豆皮,跟部分地区的千张差不多。 地三鲜,土豆茄子青椒,这個菜的青椒有的东北人不喜欢。 土豆烩茄子加葱花拌酱的,主食捞水大米饭。 再就是雪绵豆沙,也叫雪衣豆沙,盯住这个最能判断所谓的东北厨师的手艺。 朱闻天做了一大堆,没办法,宫里的孩子一看到他,都蹦蹦跳跳地围过来,让他抱抱、举高高,强烈要求吃他做的雪绵豆沙。 皇孙朱雄英甚至还用毛笔写了首……诗? 雪绵豆沙肉嘟嘟,吃到嘴里软乎乎。又甜又白哪里找,万里归来憨憨叔。 五岁的孩子为了吃,写出来这个,不做行吗? 人家朱元璋恨不得亲自下厨做了,可惜他不会。 朱闻天愿意给孩子们做饭,今天他心情特别好,那么多的美洲作物给弄回来了。 里面还有最方便做咸菜的洋姜,也叫鬼子姜,是从倭寇那里传过来的,实际上是美洲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