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当朱瞻基一点点的将这封信给看完后,原本他脸上的凝重也渐渐消失了。 甚至都一个人坐在那里笑了起来。 从这信中的内容,朱瞻基很清楚的看出了自己二叔和三叔打的主意。 如今的他们可不像是之前,说什么要清君侧,打进北京城了。 如今的他们,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借口了。 虽然并没有现在交兵权,投降的意思,但显然已经退了一步。 而在仔细琢磨了一下自己二叔三叔的心思后,也不难猜出,自己二叔三叔这是想到了日后的处境,所以在为自己日后做打算了。 想明白这一节后,朱瞻基又怎么能不笑。 不光是山海关外这一仗打不起来了,更是因为自己这二叔三叔做的事情。 搞了一圈,乱了一阵,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 外族的人死了不少,自己人却一个没死。 这么多天了,那二叔三叔硬是一个兵都没有派出来过。 不由的,朱瞻基坐在那椅子上摇头笑了笑,又叹了口气,独自在这营帐中嘀咕道:“二叔啊二叔,你就是现在走到我跟前,我还能把你怎么着不成。” 朱瞻基自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但在这件事上,自己这二叔还是不敢相信他这个大侄子啊。 想到这些,朱瞻基沉默了片刻后,还是提笔又写了一封回信。 其中内容很简单,只要二叔三叔主动投降,他朱瞻基可以保证这天下绝没有人能对他们做些什么。 并且保证他们之后在朝中的地位和身份,绝不会比当初老爷子在世时低。 在写完之后,便又命人将信件送到了关外的明军大营之中。 如今离的近了,写些什么说些什么也方便。 不过当朱瞻基的信件送到那山海关外的大军营帐当中后,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给出的回应也很快很简单。 不行! 一定要将那三杨送过来。 在那老二和老三的眼中,三杨是朝中太子当初给朱瞻基留下的肱股之臣。 也是如今朝廷支持朱瞻基的根基之所在。 所以自己那大侄子朱瞻基不管是为了不让自己人寒心,还是为了保证自己对朝廷的掌控,他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别说是送那三杨到他的军营之中了,就是为此而责罚那三杨都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不过反过来说,若不是觉得这件事朱瞻基不可能答应,他们也不会提出这个要求。 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借故拖延着。 而另外一边的朱瞻基并不知晓这些。 虽然他从那信件之中看出了自己那二叔和三叔并不想真的动手,但如今他们一直借故拖着是什么意思? 这一点他朱瞻基还真是没有搞明白。 该答应的,他朱瞻基都答应了。 也保证过日后不会因此而为难他们,甚至会保证他们的地位和身份。 若是真有心归降,不该如此啊。 不是应该第一时间答应,争取换一个好的印象吗? 想着这些,朱瞻基是百思不得其解。 实在搞不懂自己那二叔三叔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不打,也不投降。 就这么拖着。 琢磨了半天,还是搞不清楚对方什么意思的朱瞻基,也只能是继续通过这种书信的来往与自己二叔三叔拉扯。 至于那二叔三叔是不是真的怀疑朝中大臣是奸佞,他朱瞻基压根没有想过。 那三杨是不是奸佞,就算他朱瞻基不知道,那二叔三叔自己不知道吗? 所以在搞不清楚他们到底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通过这种方式与对方周旋。 不过,朱瞻基也没有真的将所有精力都压在了让自己二叔三叔主动投降的事情上。 如今双方距离这么近,做一些事情也很简单。 更何况那明军大营有多大,四周占据了多少土地。 自己那二叔三叔是绝对不可能全部都盯着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