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美学,不够吗? 他的电影无论是人物对白、交谈方式还是动作,都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表面。 这也是他的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通过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看到角色没有言说的内容。 这种表现方式可能在文学作品里比较容易做到,但很少能像小津这样用电影来呈现。 一群平庸的电影人只能看到生活的表面,但小津,能感受到生活下面的潜流。 电影以余韵定输赢。 而他的电影里面,全是余韵。 如此的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大师,如此的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超越时代的人。 为何能被曹忠你冠以如此不堪之名? 最关键是,你拍电影就拍电影,拍南京就拍南京,扯小津干什么? 把我们,把北电文学系,导演系,把艺术院校,全都拉到了对立面上。 你有病? 曹忠,你是不是有病? 贾张科给苏木打了个电话:“我们需要接受一个采访,开展一次对于人品和艺术的大讨论。” “现在没人关注这个。”苏木道。“曹忠刚刚又发了一篇文章。” 贾张科抓紧上网,看了曹忠的文章,倒吸冷气。 但是身为大导的气度,让他很快冷静下来。 “这个采访必须要进行,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艺术的清雅,艺术的真谛。” “我懂你意思,咱们要把水搅浑。”苏木道。 贾张科:“……” …… “我还没准备好啊,怎么就有人干我了?” 京城。 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会京城交流中心。 这是外务省在京城成立的第一家中心。 而且是刚刚成立的。 时任基金会海外中心会长的阿基,此刻有些慌乱。 昨天在看到新闻的小津安二郎的时候,他只是稍微有些慌张,今天看到曹忠那篇《山川异域,不共戴天》的时候。 阿基人麻了。 他很紧张。 立即给总部发邮件。 “我要钱,要很多钱,要针对在社会舆论及媒体界有较强影响力的个人推出赴日参观考察项目,要撒币,要大撒币。 要买通媒体,买通舆论,要降低影响,要大力宣传当年的对华贷款资助。 要让人们对于我们的友好,进行歌唱。” 他很急,敲日语的键盘,都打出了残影。 因为他感受到了,总部如果不进行大撒币,他基本上可以下岗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