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村(六)-《解密天机档案》
第(2/3)页
“嗯。”李富生点点头,叹了口气,道:“真的很奇怪,我确定自己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但那种熟悉感越来越强烈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找不到答案,我很怀疑在漫长的时间中,李富生可能因为什么意外而丢失了一段记忆?但他说没有,就没办法了。
“慢慢再看看吧,反正这个村子的事,一定要想办法全都弄清楚。”李富生转身朝正屋走去,一边道:“浪费点时间也无所谓。”
“是要弄清楚。”我很同意李富生的看法,这个村子跟我爸之间,也有一种莫名的关系,如果这真是我爸自幼生长的地方,我想,认真的寻找下去,可能会有点收获。
我们都没有睡意了,围着火盆坐下来等郑石头,白天出殡的队伍人多,走的特别慢,这次只有郑石头一个人跑过去,大概三四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凌晨两点多钟,他回来了,冻的浑身打哆嗦,烤了一会儿火,又喝了不少热水才算缓过劲来。
“没事了咧,你可不要害怕。”郑石头一缓过劲儿就安慰我道:“把疯子叔送走了,他不会回来了。”
“那疯子叔是怎么回事?”
“他嘛,早些年就疯了咧。”郑石头咂咂嘴,我掏了烟给他,他抽着继续道:“孤孤零零熬了这些年,现在走了,反倒是好事。”
“他,是怎么疯的?”我很在意刚才发生的事情,所以问的也很仔细。
“谁知道咧,总之当年他发疯的时候,把村里人都吓了一大跳。”郑石头道:“不过咧,那个时候我没在村子里,都是后来听人说的。”
他们这个村子里,郑姓是大姓,都说很久之前都是同宗的,那个疯子论起来是郑石头叔伯辈的人。疯子叫郑初一,据说是大年初一出生,乡下给孩子起名字没那么多讲究,赖名好养活,反正村里人都这么叫他。
在文革之前,老村里的有些事还是比较讲究的,专门有认识字的人,开个小学堂,让村里的孩子过去念书,负责教书的先生平时不种地,每家每户凑粮食养活他。文革一开始,这规矩就没了,不过郑初一那辈的人,都赶上了末班车,会认字,会写点东西。
“听人说,疯子叔年轻时候,倒是很安分的咧。”郑石头抽着纸烟感觉不过瘾,一根接一根,一边抽一边道:“会给人看病,在村子里嘛,那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郑石头说,文革之前,村里的人没有外出的习惯,都是一大家子生在村里,最后死在村里,鼎盛的时候村里有不少人。郑初一那时候读过医书,经常到附近采药,再加上为人谦虚又文气,所以人缘很好,人都说他有才气,但窝在这样偏远的村里,有没有才气都一样,反正娶老婆生孩子最后熬一辈子。
跟村里其他人一样,郑初一到了该成家的时候就讨了媳妇,然后生了孩子,文革一开始,郑石头就到处来回乱跑,村子里的事他不怎么说的清楚,所以具体的情况不甚了解,反正只知道郑初一突然发疯了,半夜里提着刀杀了自己老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