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中一片寂静。 “在朕看来,如果现在就把这件事当做秦国自己的顽疾加以解决,那么赵地可安百年,子孙后世亦是有福。不如此,方是愧对先帝和凌烟阁诸位集毕生之力方才一统的天下。华夏素来爱好和平,正是因为天下人都有着同为华夏后人的共识,所以天下一统才能是人心所向。朕既然画赵之地为关中,自然会对老关中人和老赵人一视同仁,那诸位还以为邯郸诸郡民不聊生是喜事吗?” 众臣听了,自然都不敢出声。 二世说了这样的话,不免让蒙毅对二世心生误会。 当初不是皇帝主动说起关中本位制,保证的就是秦国百姓的利益吗。如果不是因为二世当是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朝堂上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只有保住老秦人的基本利益才能保住秦国天下的决策。 如今秦二世这是要变了这个方向? 蒙毅登时神色大变,他生来就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也是不需要掩饰他的情绪。蒙氏的子弟,生来就是人中之杰,善于听教,忠心耿耿,问心无愧,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 但是今日这个时候,蒙毅他自己却嘴唇哆嗦了一下,什么都没说,就像是他当初眼睁睁看着先帝追求长生不老,但是自己却不敢言说。 人口这个赵国致命的弱点之所以被他蒙毅无限放大,是因为蒙毅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反而有利于帝国大业。 但是现在,二世给他的回答却是他要把赵人也当做他的子民。 儒家和法家的矛盾冲突所在,蒙毅看的比谁都清楚,所谓儒法之争,实际上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法家是选择用实际利益打动天下,而儒家只是用好话吊着百姓。不是说儒家没有用,只是儒家实在是理想派,而法家则是实际派。 二世选择用理想照耀帝国,但是这光辉之下,又能剩下什么呢。 蒙毅自己的内心起了剧烈的冲突。 “关于此事,还有人有建议吗?” 章邯上前: “皇帝陛下,臣虽为都尉,但是对这件事,却有所建议。” “大朝会之上,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可畅所欲言,不需要拘于身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