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廖化也“千里走单骑”-《三国的女人》
第(2/3)页
经过两年的思量,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通过诈死,巧妙骗过了孙权的手下。并借此机会,于公元221年携其老母昼夜西行,跋山涉水,越过一道道关卡,终于到达秭归,与当时东征的刘备会合,完成了这一段传奇故事。
…… ……
刘备见到廖化重回阵营,自然欢喜异常,立刻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不久,蜀汉军队至夷道县猇(xiā)亭,廖化于是担任别督,与陆逊率领的东吴军对峙。但刘备用兵失误,导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廖化只好随着大军撤回了巴蜀之地。
比之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同样显示出了古代的统治者所提倡的“忠义精神”,还更多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赞颂的“孝道”。
但前者却得到后世的极力追捧,被视为忠义的化身,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广泛的信仰,成为民众心目中的“金牌偶像”。
而后者的事迹不仅鲜为人知,更被后人冠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称号,成为无用之人的代名词。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在令人嘘唏不已。
从历史上看,廖化也并非无能之辈。刘备驾崩后,廖化成为诸葛亮的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公元238年,廖化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xù
)驻守的营寨,魏将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yū
)、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面对两军夹击的不利局面,廖化利用魏军分兵的弱点,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并射杀王赟,取得了胜利。
此战可见,廖化颇善于用兵,绝非一个草包。此后,廖化多次随姜维北伐,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廖化始终尽心尽力,在不利的战略局势下,保全了蜀汉军队的有生力量。
262年,姜维准备再次北伐,此时蜀汉已经进入即将灭亡的时期。面对这样的态势,廖化劝阻姜维,“‘兵不戢,必**’,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要姜维在敌强我弱的格局下,放弃北伐,以免遭致倾覆的命运。可姜维不听良言,执意进兵,结果被邓艾击溃。这能看出,廖化颇有战略眼光,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