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芳远闻言谦虚道。 “旁门左道尔,不敢当燕王如此称赞!” “小弟行此等办法,也是无奈之举。北朝之地不比大明,小国识字者甚少,若不推行此法,朝廷征兵、征税将乱成一团麻。” “贤弟谦虚了,治国无定法,能治好国家,治好百姓即为善法!” “本王此次回去,也要在封地内推行此法!” 朱棣这话还真不是客套,而是真的觉得此法可行。只是他还不知道,就在他想借鉴北朝的户籍管理制度之时,远在南京的朱允熥正在推行一种更加先进的管理制度,不仅超越北朝,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变革。 朱棣又跟着李芳远走了而几个地方,时常见到有顶着光头的人在农田、工地、堤坝等等地方忙碌,不禁再次生出好奇之心。 “贤弟,你北朝和尚也要做工么?” 朱棣对佛门印象不错,一来姚广孝是和尚,二来佛门有意靠拢他,有扶持他上位的想法。 因此,朱棣不管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都对佛门保持足够的尊重,在他的封地里佛寺更是一座接一座的兴起,很多被朱允熥逼的活不下去的和尚都跑到燕地。 “回兄长,小弟不是不礼佛,实在是我北朝地狭民少,供养不了太多比丘,只能强迫一些滥竽充数的比丘还俗。” “不过此法可不算小弟独创,贵国皇太孙似乎也在推行此事。” 朱棣闻言连忙点头。 “哦哦,确实有此事,不过我那大侄子已经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沸反盈天,民心不稳……” 李芳远一见朱棣这样说,就知道朱棣对于佛门的倾向性了。但他依然不打算顺着朱棣,而是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瞒殿下,小弟不仅强迫一些比丘还俗,还没收了大量的寺院田产。” “啊?” 朱棣听到这话心中一惊,心道这不是跟那逆孙干的一样吗! “贵国皇太孙或许有许多荒唐之处,但对于佛门之事却没有半点不妥。” “佛门不事生产,却占有大量土地、佃户,对于朝廷非常不利。” “我北朝之所以能如此快速恢复国力,就是因为我将佛门田产没收,然后分配给无地百姓,让他们为朝廷缴纳赋税。” “哦哦哦……” 朱棣听到这话暗暗在心里警醒,自己将来登基当皇帝,也得限制一下佛门。 只是现在有求于佛门,还得对他们更加礼遇才行。 朱棣在北朝的三日之行,不仅见识了李芳远的治国手段,更是看到了李芳远暗搓搓兴建的水师。 虽说李芳远的水师很寒酸,别说跟朱允熥的靖海军比了,就是靖海军的前身崇明水师都能吊打他几十条街,但在朝鲜半岛和倭国这片海域,李芳远的水师无疑是无敌的存在。 可以预见,只要大明海军撤出这片海域,李芳远的水师将一统半岛,兵锋直指海峡对面的日本。 这让朱棣对于李芳远有了重新的认识,这是一个有野心,有远见,有能力的盟友! 朱棣的北朝之行不仅领略了北朝风土人情,更是跟李芳远签订了高大上千万两银子的订单。 未来三年时间,朱棣将为北朝提供火器、铁器和铁锭等物资,跟北朝兑换人参、粮食、海盐等货物,实现双边的互通有无。 当然,对于某皇太孙的算计也自然不会少。 只是两人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俩的胜算属实不多。 然而,谁也未曾想到,正在两人临近分别之时,燕王的护卫给他们带来一个极为振奋的消息。 “燕王殿下出大事啦!” “何事如此惊慌?” “据姚上师回报,说归化城运往哈密卫、天山卫、碎叶卫的军粮被人截了!” “啥?” 朱棣的错愕很快就变成了狂喜。 “天助我也,哈哈哈!” “贤弟,太好啦,咱们的机会来啦!”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