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视界由函使飞扬 第十四章 平城的震撼-《燕藏雪》


    第(2/3)页

    但是,贺六浑发现,这一路上的农民的脸色不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怎么看怎么像饥民。 非常纳闷,这里不是有那么多田吗?为什么看的心情很沉重,没有那种沃野千里的感受。

    再沿着御河往下走,到了一座不高的连绵起伏的山边。这座山一点不起眼,西临御河。向西延伸,与采凉山之间山坳有直通贺六浑一路过来的白道。

    淡然大师又开始讲古了:“你们都听说过,汉朝的一大事,就是白登山之围。这里就是白登山。当年汉高祖 亲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迎击匈奴 。时值寒冬,天降大雪,气候十分寒冷,汉军虽然“卒之坠指者十二三”,但见匈奴只有老弱残兵,更是获胜心切,便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率领先头骑兵部队直追到大同白登山,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忽然率领四十万铁骑伏兵将汉军团团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汉军断粮断水,十分危困。多亏谋士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送重金和美女图像给冒顿单于之妻阏氏,才解围。“这种前朝的军事故事,是所有士兵都喜欢听的。

    花弧等人开始惊叹,不禁驻马观看。

    而贺六浑开始纳闷,这里怎么可能围住几十万大军。山不高且不说,而且不是特别宽广。估计是少部分骑兵被围住,走不脱。

    不过,这一路行来,他逐渐明白平城(大同)的军事地位之重要。  说那么多,就是一句话,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大多数都是从这里突破来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路还不到一半,已经让大队里的人有了更多的感悟。贺六浑看见司马子如一路上非常用心在看,而且他的习惯是会记录下来。就策马过去问道:“子如,这一路上感触颇多吧。”

    司马子如本来不是特别爱讲话的,微微笑道:“幢主,大开眼界。这白道之重要,显而易见。武川就是一座桥头堡一样,而这里的平城就是中流砥柱。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当年一定要从盛乐搬来定都平城。这里才是真正的宏伟辽阔。”

    侯景在一边也接话了。因为进入到平城境内,斥候也不多派了,所以他就跟在贺六浑身边。

    “幢主,这么多的良田,那是多少粮食啊。可以养很多军队吧。”侯景的角度就是不一样。

    “其实,这里还不是真正的中原。如果到得中原,估计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了。”淡然大师在一边补充道。

    司马子如和侯景有点脸红,还真的是井底之蛙啊。

    贺六浑现在逐渐明白自己的优势了,那就阅历,就是视野,就是思维的不同。见多了,自然就知道这个世界的格局。你的格局多大,就决定你发展的范围多大。除非是逼上了梁山 的人,走一步是一步。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话说得有道理。

    到了平城门口,又是一阵惊叹。城墙之上的城楼巍峨高大,看起来头都必须仰起来,差不多是怀朔的两倍高啊。城门洞都有几十米长,那是多么幽长。进来之后还有瓮城,又是一阵惊叹。这个敌人冲进来还要再夺一道门。司马子如和侯景这两个军事控,更是在想怎么办来夺城了。想想还是没有办法,一脸沮丧。贺六浑其实心里也是震撼的,倒不是眼界问题。而是在目前的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坚固大城,怎么可能被攻下。要知道,城墙之高,连一般的云梯都够不着啊,怎么上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