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将军道:“先生如此见外,我便不悦,定要收下”。 姬宗三拜而辞,道:“既然将军执意相赠,却之不恭”,只得收玉入怀。 将军若有所思,徐徐道:“二十多年前,我曾有幸,蒙鬼谷先生指教一年有余,并赠绝世兵书于我,无奈鬼谷先生始终不肯收我为徒,实有师徒之情,却无师徒之分,实为憾事”,又道:“自那日与你别后,也曾多次拜访鬼谷先生,终未得偿所愿,诸多变故,混迹至今”。 姬宗道:“这些年来,恩师时常提及将军,夸赞将军聪明勤奋,谦虚好学,又闻将军功成名就,爱民如子,造福百姓,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可见恩师对将军极为喜欢,我亦对将军十分钦佩,只是不知为何恩师不见将军”。 将军道:“鬼谷先生乃世外高人,于我有恩,十分敬仰,不收我为徒,自有特别道理,我亦不敢承受”。 姬宗见将军面色显露不尽遗憾,续道:“将军与我本来就有兄弟情义,若不嫌弃,结为兄弟,高攀将军为兄长”。 将军喜道:“甚好,你我情投意合,一见如故,我亦虚长年岁,就以兄弟相称”。拿起酒杯,道:“贤弟干了此杯”。 姬宗忙端起酒杯相碰,二人一饮而尽。 将军道:“这些年来,鬼谷先生是否收徒”。 姬宗道:“十几年来,师父未再收徒”。 将军道:“贤弟尽得鬼谷真传,前途不可限量,今后有何打算”? 姬宗道:“飘忽不定,不知该往何处,”揣度将军相邀之意,又道:“刚到之时,小弟见兄长面有焦虑之色,不知兄长有何心事”? 将军叹口气,取出信函递于姬宗阅览,道:“方才吾王来信,秦兵破赤丽、宜安,直逼都城邯郸,形势危急,大王受困,命愚兄速回调兵增援”。 姬宗道:“小弟来此路上,已见秦兵凶狠,更闻秦王嚣张,兄长作何打算”? 将军道:“大王有令,自是非去不可,只是北方胡人凶残狠毒,屡屡犯我边境,一经离开,不知多少子民百姓丧命匈奴之手”。 姬宗道:“小弟虽然此前一直在山上,未涉尘世,却听师父道尽天下之事,数十年来,匈奴慑于兄长威名,不敢长期来犯,秦军乃虎狼之师,凶悍成性,不可不防”。 将军道:“正是如此,秦王狂妄,手下猛将智士如云,我方势单力薄,贤弟刚好到来,若无其他要紧之事,助我一臂之力,随我一同剿灭西秦,也好报仇雪恨,了却心愿”。 姬宗道:“国仇家恨,终究要报,但小弟才学疏浅,只怕拖累兄长”。 将军道:“贤弟谦虚,趁此机会,也好历练见识一番,你我兄弟时常相聚,把酒言欢,岂不美哉”。 姬宗思忖自己举世无亲,无依无靠,恩师不在身边,正是无处可去,便道:“兄长厚爱,受宠若惊,既然如此,不便推辞”。 将军道:“如此甚好,事不宜迟,贤弟与我近日动身”。 姬宗道:“正是如此”。 将军道:“贤弟远道而来,愚兄本应好好款待,带贤弟领略异域风光,无奈战事紧急,不敢耽搁,怕是有心无力,贤弟莫怪”。 姬宗道:“大哥见外了,大哥日夜操劳国事,忧国忧民,不必为这等小事费心”。 将军感慨道:“愿得太平人间,人人逍遥自在”,起身看看窗外,道:“时候不早了,贤弟暂且休息,改日再叙”。 姬宗道:“一切听大哥吩咐”。 二人饮罢杯中残酒,窗外天色已晚,月明星稀。将军安排姬宗住处,二人依依话别。 此人正是赵之名将李牧,时值东周末世,诸侯并起,各国连年战争动乱,互相吞并撕杀,小国被灭,秦国最为强大。秦王既灭二周,迁九鼎,只留下东方六国苟延残喘,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秦连横处之,六国逐渐土崩瓦解,秦王问鼎天下之决心,日渐明显。 自秦将武安君白起长平大败赵军,坑杀四十万降卒,重创赵国主力,赵国一蹶不振,经数十年恢复,稍有起色。赵处中原北部,常有匈奴掠境骚扰,更有西秦虎势眈眈,赵王派李牧镇守边境。数年之间,李牧连败匈奴,致使匈奴闻风丧胆,不敢来犯。后吕不韦相秦,扶嬴政为秦王,秦王既长,明晓权谋,即亲政,诛杀嫪毐,逼死仲父吕不韦,遂大权在握。秦王雄心壮志,发动战争连年征战,意欲尽灭SD六国,坐享天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