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十国帝王》


    第(2/3)页

    “商贾之辈,若愿修缮水利、道路、桥梁,这也是利国利民之事。授予散阶,使其贵,令其受人尊敬,但不授职官,不让其掌权、理事。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商贾地位,使得商业兴盛,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商贾向善利民,变无义之商贾为有义之商贾。”

    “当然,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道德标杆,让天下子民都知道,凡利国利民者,国、民必尊之。你我君臣治理天下,说到底,依仗的无非是‘引导’二字。大唐何以有律法?何以要惩治触犯律法之辈?无非是引导百姓不要作奸犯科;大唐何以重礼仪?无非是引导天下人忠义守礼、和睦相处;大唐何以重读书人?无非是引导百姓读书识礼、立志报国。”

    李从璟顺了顺衣袖,继续道:“但这还远远不够。天下事千千万万,天下人万万千千,朝廷皆要引导之,但又不能一个个去耳提面命。所以,朝廷必须要尊重一个原则:凡是利国利民的,要正面引导;凡是害国害民的,要反面引导。”

    “譬如说,今日有人横死街头,而百姓裹而葬之,官府必要嘉奖,如此,则可收获劝人向善之效,这便是利国利民之事。但若明日横死者家人来,责怪安葬他的百姓,说百姓偷了死者身上的财物、或者说是对方让死者横死的,该当如何?若是死者家人有铁证,则官府当详查,若是死者家人无铁证,则该将此辈投入牢狱。何也?若不严惩此辈,则良善者受辱也,试问日后谁敢为善?岂不是引导百姓不识恩义?不识恩义之辈,谈何利国利民?”

    “允许商贾被授予官阶,则天下人不复轻视商贾,再加之朝廷有鼓励之策,则商贾如何不兴?天下人,人各不同,有人擅于读书,有些不擅长。朝廷既然有心让天下人都成为利国利民者,又怎能关闭百姓报国的大门?天下没有贤才吗?天下缺少爱国者吗?非也!不是天下没有,而是朝廷自己遗失了!”

    “一言以蔽之,天下乱贼频出,是朝廷的问题;天下礼崩乐坏,是朝廷的问题;天下没有贤才志士,还是朝廷的问题!君王掌神器,而若是让朝廷将天下治理成这番模样,君臣皆是国家罪人,理该受到惩罚!”

    “今日,朕欲大兴商业,更欲商贾成为利国利民者,故而出此国策。明日,百业百工,皆可照此行之。还是那句话,善政者理政,善农者治农,善兵者从军,善百业者从百业。在此之外,朕还要引导他们向善,引导他们利国利民,这是我们大唐自己的国家,是我们大唐自己的百姓,唐人不利大唐、唐人不利唐人,那利谁去?”

    说到这,李从璟缓和了语气,微笑道:“可能这个国策会有些问题,但朕不怕犯错,若是出了问题,届时再纠正就是了,但若是怕犯错、不敢做事,也就无所谓做正确的事了,朕可不想做尸位素餐之辈。”

    莫离拱手行礼道:“陛下英明!”

    冯道和夏鲁奇怔了好半响才回过神来,不得不服气道:“陛下的雄才大略,当真是古今鲜有!”

    “具体的施行措施,你们下去议定章程,虽说授的是散阶,没有实权,不会被评为卖官鬻爵,但到底非同小可,不能让宵小有钻空子的机会。例如如何杜绝那些品行不端的商贾,摇身一变成为贵人,就得好生思量。”李从璟最后如是说道。

    “陛下放心好了,若是臣等连这点事都办不好,也无颜立于庙堂之上了。”莫离等人说道。

    这件事大体而言没有根本性的祸端,按照李从璟的意思,这些散阶主要是给出海经商,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的商人。并且商贾领了散阶后,也不会有经商方面的特权,只是一种纯粹的身份象征,实际功能类似于荣誉勋章,起到的作用还是提升商人社会地位。

    ——荣誉勋章这个东西,在人心崩坏、唯利是图的时代可能没甚么用,不会受到多少尊敬,但在眼下的大唐、日后的大唐,人人皆思利国利民的大唐,份量之大显而易见。

    伊丽莎白还给海盗授爵位呢,李从璟给在海外“开疆扩土”和修桥修路造福乡里的商人授散阶,还有种种限制条件,只要施行章程没有问题,即便有弊端,也是利大于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