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扭转历史-《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2/3)页

    因为大筒的增加的,所以大筒队再作为配属旗本备之下,亦不太合适。

    事实上证明,日本战国时代备队建制,并不适合未来战事的需求。

    一个三百至五百人的备队五脏俱全,有骑马队,弓箭队,铁炮队,枪足轻队,这样应付小规模战斗是不错,但是碰上大规模合战,反而是不取了。

    所以才有了织田信长在长筱合战中,将配属各备队的铁炮队,专门抽出,组成三千人的铁炮军团,以正面轰击冲阵的武田军,最后大获成功。

    而随着李晓实力提升,再亦不是百人级,千人级,类似乡长械斗的小打小闹了,将来应付这样万人以上合战,对于李晓已是家常便饭。

    所以李晓必须针对大规模会战,组成独立性的大筒备,骑马备。

    当年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军,既有配属于连队的小口径炮队,亦有直属团队的大中口径炮队,后期还创立了独立的炮兵团,这都是军事历史上的创举。

    扩建之后的大筒队,仍由鲁伊科斯塔率领,总人数到达三百五十人。

    新组建了两个备队后,李晓亦在原先的三大备队,李晓亦进行改编。

    首先是在西国方阵序列上,李晓进行了调整。

    原本一个西国方阵,标准序列是两百四十人,其中铁炮足轻八十人,枪足轻一百六十人,最后铁炮足轻布于两翼,排列成30*8的方阵迎敌。

    李晓的调整,没有调整人数,而是将增加了西国方阵中铁炮足轻的数量,而削减了枪足轻的人数。

    调整之后,铁炮足轻是九十六人,枪足轻则是一百四十四人,仍是二百四十人的方阵。

    也就是增加了两列铁炮足轻,而较少了两列枪足轻,作战时仍是以30*8的方阵迎敌,不过正面第一排的铁炮足轻,由原先的十人,增加为十二人。

    如此正面的铁炮火力更强。

    这亦是李晓检验多次合战之后的成果,事实上历史中,随着西国方阵的成熟,以及火绳枪更加普及。

    西班牙军中,火枪手与长枪手的比例,亦不断调整,最初方阵之中火枪手与长枪手之比,为一比二,改至一比一,最后达到了火枪手为二,长枪手为一的比例。

    这个比例亦说火枪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了取代长枪兵的作用。

    李晓的铁炮,现在都是从葡萄牙人手里买的,不同于大筒,葡萄牙卖的火绳枪,还是相对便宜的。

    没办法,日本三大铁炮制作中心的崛起,受到日本本土企业的竞争,本想漂洋过海将铁炮卖到日本,赚笔大钱的葡萄牙商人皆吃了大亏。

    所以才以较市价略低的价格,将这批铁炮通通卖给李晓。

    这倒让李晓赚了一笔,有了大批的铁炮用来扩充军备。

    事实上这个时代,日本的铁炮制作,已经大幅成熟以及普及,这其中亦有战乱之中的战国,渴望革新一切的诸大名对铁炮重视。

    日本三大铁炮制作中心,制作出的铁炮虽然质量上不如欧洲火绳枪,但胜在数量众多,而且成本正不断下降。

    铁炮足轻在军中的比例,正日渐提高,比之在八年前的川中岛合战时代,铁炮还是一种奢侈物。

    现在铁炮在武田,上杉,织田,北条军中大范围的普及,平均之下各备队中铁炮足轻已经达到了百分十的比例。

    而各种新颖的铁炮战术,亦不断应用。

    也就是李晓想像过去那样,凭着铁炮横扫一切的时代,正逐渐过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