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王驾进京-《我欲扬明》


    第(2/3)页

    在礼仪制度森严的明朝,在太祖陵寝所在的南都,出现这样不合规制的仪仗,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不禁都皱起了眉头

    接着,更为荒谬的事情出现了:无论是按太子的仪制,还是按亲王的仪制,在旗帜过去之后,都应是由随行校尉手持着引幡、戟氅、金瓜、节钺等名目繁多的器物作为引导,只是根据身份的差异以及出巡目的的不同,仪仗的繁简不一而已。但眼前络绎不绝地从宽敞的、可以并行五匹马的街道上走过去的,除了戎装的甲士,还是戎装的甲士……

    大队的兵士过去,街道上又出现了随行护驾的文武官员队伍,大概是因为无论是太子还是亲王,对他们来说都是君,按照朝廷规制,他们一律都不能坐轿,身后也不能擎伞张盖,而是骑马而行。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只看了一眼,就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惊呼:他们都十分熟悉的一个人——前湖广巡抚顾璘,正神采飞扬地策马走在那些乌纱绯袍的官员队伍的最前面!

    而且,此刻的顾璘也不再是当rì所见的那样方巾丝履,身着居家儒生常穿的素sè直衲;而是头戴乌纱帽,脚下粉底皂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那身用苎丝jīng心缝制的圆领官服,绯红sè的官服在阳光下显得分外的鲜艳耀眼,连料子上的那jīng美的灵芝盘花暗纹也隐约可见;袍背上缀着的那块补子上,用彩sè丝线绣着一道翻腾的波浪和几朵冉冉的浮云,而在耸立于波涛之中的那块山石之上,傲然屹立的是一只五彩斑斓的孔雀,这是三品官阶的标志,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心里同时泛起了一个疑问:先生是何时蒙诏起复的?

    他们昂然不跪,又不遵礼仪地发出惊呼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那些虎视眈眈地站在街道两旁的兵士也投过来恶狠狠的目光,两人心里一阵紧张,悄悄地退到人群之后,也跟着跪了下来。

    紧接着文武官员队伍,八名身穿红绸轿衣的舆夫合力扛着一乘步辇,缓缓走来。这是一乘亲王专用的巨型步辇,足有一丈多高、八尺多宽,共有四根轿辕,长的两根超过三丈,短的两根也有两丈多长。与那些开道旗帜一样,步辇也是崭新的,那些红髹立柱、装饰着金铜宝珠的辇顶、朱红sè的遮帘和四周云状的雕饰,以及更多的叫不出名字的装饰,在三月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发出炫目的光华。

    由于步辇的两扇门紧紧地关闭着,无法看清楚到底是谁驾临南都,但仅凭这乘布辇的尊贵仪制,以及它缓步行进时的威严气派,已令街边跪着的所有人强烈地感到了一股威压之势扑面盖顶而来,不由得都将头深深地俯在了地上,在步辇徐徐通过的整个期间,再也不敢抬头看上一眼。

    步辇之后,又是大队的兵士。但这些人又与前面的那些戎装甲士有所不同,一个个面膛黝黑,身材矮小,不但没有顶盔披甲,而且手持的也不是明军惯常所用的制式兵器,所拿的刀枪矛斧跟他们身上的服饰一样样式古怪,甚至还有竹枪木棒之类的简易得不成体统的武器,显然是在明军中被当作奴兵对待的苗、瑶、壮等南蛮各族的兵士!

    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都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他们也知道,为了拼凑起号称八十万大军的靖难之师,新明朝廷曾征发了为数众多的南蛮各族壮丁,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兵士也不应该出现在亲王随扈的护卫队伍之中,有碍观瞻不说,更有损天家体面!

    兵士走过之后,进城的仪式基本就应该结束了,戒严的兵士也收队集合,跟随在大队人马之后走了。一直跪在地上的人们轻松了起来,开始陆续地起身,有人更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迫不及待地与身旁的人交换着看法,并为了到底是那位藩王宗亲驾临南都而热烈地争论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