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破厌之策-《我欲扬明》
第(2/3)页
张茂一是本来就等着他们凑趣发问,二来也要趁这个机会拉拢这两个手握大明第一强兵的文武之臣,便笑着说:“尽管兵略战策确须保密,以免敌人侦知之后早做防备,但杨大人、戚将军乃朝廷忠良之臣,又是天下属望的一等青年干才,本帅的这些想法还需两位帮着参详指正呢”
客气之后,他掰着指头说:“破敌之策有二,一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敌既用道家行厌胜之术来阻我,我可请释家以无上佛法之力破之。此地距河南嵩山颇近,本帅又素闻嵩山少林寺觉远方丈佛法高深,可速派人敦请他下山助朝廷一臂之力。觉远大师乃方外高人,但我以chūn秋节烈大义晓谕之,以天下苍生苦难感化之,想必他定能欣然成行,以大慈大悲之心诵经咏佛,化解妖道邪术,助我军破阵杀敌;二是釜底抽薪,可遣密使往谒龙虎山张天师,劝诫其不可助纣为虐、妄造杀孽,命其顺天应命,召回丘真人,叛军无所可依,是必军心大乱,纵有金城汤池,又焉能挡我王师?”
说到这里,他似乎也被自己双管齐下的奇谋妙策所打动了,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不过,只笑了两声,他突然想起吕芳这个监军也在座,便收敛了笑容,冲正在端着茶碗小口小口呷饮的吕芳点点头,说:“兹事体大,虽来不及请旨,本帅还需与陈侯帅商议,并呈请吕公公同意之后,再依计行事。”
吕芳客气地说:“军中之事但由张老公帅与陈侯帅两人会商酌定,咱家没有什么同意不同意的。”
期盼了许久,没想到听到的是这样的“破敌之策”,戚继光心中气苦,话语之中也了几分情绪:“依大帅之计行事,若还不能奏效,我军又如之奈何?”
张茂出身簪缨世家,袭爵掌军数十年,还很少有人敢这样当面质疑自己的计谋不能奏效,心中便很是不快,沉下脸,说:“本帅受皇上之托,率倾国之师南下平叛,自不能尸位素餐,误国误军。以上两策不行,本帅还有两条弥补救急之策。其一,锦衣卫已有密探潜入徐州城中,可请吕公公命其伺机除掉妖道,断了叛军厌胜我军之念想。说起来我军乃是奉敕平叛的堂堂王师,自不该用此诡计,但所谓事急从权,道不足,术补之,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其二,叛军阻我军攻城,多仰仗其火器之利,可待雨天敌火器难用之时再举兵进攻,也就无所谓厌胜不厌胜之事了。”
戚继光万万没有想到,张茂身为军中硕勋,又为平叛军主帅,竟如此颟顸,想出这样更为荒谬的“弥补救急之策”,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出来:“大帅,雨天敌军火器不能用,我军火器便也不能用,我军火炮之利,十倍于敌,此前攻城拔寨,敌人望风披靡,便是明证。如今怎能自废武功?再者说了,敌人居高临下,即便不用火器,单以箭石挡我,将士们要越过数丈宽的护城河,越过河城之间十数丈的开阔地,还要爬上高逾数丈的城墙,伤亡必定不小……”
听他出言不逊,张茂怒气冲冲地说:“敌人使出厌胜邪术,我军火炮便不能用,本帅并未驱赶你营团军强行攻城,已是体恤爱护将士xìng命。破解厌胜邪术之策你担心不能奏效,弥补救急之策你又不同意,干脆,这个帅印由你来掌好了”
戚继光刚要出声抗辩,一旁的杨博赶紧起身跪了下来,悄悄拉了拉他甲胄揽裙的下摆。戚继光会过意来,很不情愿地跟着跪下:“末将不敢……”
张茂厉声打断了他的话:“就凭你这黄口小儿,也敢质疑本帅的方略?本帅告诉你,本帅从军之时,你爹还未曾袭登州卫之职呢”
戚继光本就年轻气盛,又得皇上宠信,骤然拔擢于高位,旁人看在皇上的面子上,和他说话一向都很客气,还从未被人如此指着鼻子大骂,不禁也冲动了起来:“大帅如此用兵,末将万难苟同”
张茂气得胡子乱颤:“那你有何破敌之策,本帅洗耳恭听。”
“厌胜之说本就荒诞不经,怎能畏惧如虎?”
张茂冷笑道:“你说厌胜之说荒诞不经,可炮营之人却深信不疑。莫非你要本帅不顾将士xìng命,强令他们放炮?若是因此炸膛,折损了炮手xìng命,甚或由此激成兵变,是你担罪还是本帅担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