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龙颜大怒-《我欲扬明》
第(2/3)页
“回皇上,臣也曾到过。”
“据说灵隐寺弥勒佛前有一副对联,写得尤其之好。你可记得?”
“回皇上,上联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曰‘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事’。”
说到这里,严嵩猛然醒悟了皇上突然问出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的原因,正在惊恐之间,就听见朱厚?从唇齿之间挤出了yīn冷的一笑:“朕非弥勒,却正在容天下难容之事益逆口口声声说他被徐、汤、刘等逆贼胁迫,身陷樊笼如处水火之中,指望着朕着速发兵去救他。朕忧心如焚,不待平叛军准备停当便急令挥师渡江,将士伤亡数以万计,好不容易才打过了长江,还得忍气吞声接受他们通款之议。如今到了南都,徐、汤、刘等逆贼仓皇逃窜,他这个自称被囚于深宫之中的‘监国殿下’倒毫发无损,还能优哉游哉地带着文武百官来迎接王师他当朕是三岁孝吗?还有那些说是被胁持到江南的藩王宗室,都是连根毫毛也没有伤到,一个个养得又白又胖,还有不少人竟还在江南采买或强抢民女以逞yínyù。莫非徐、汤、刘等逆贼能如此谨守礼法,以臣礼事之?在朕看来,他们不是确乎参与谋逆,便是有意在欺骗朕其罪之大,天理难容严阁老以为然否?”
严嵩知道,这可不是皇上为了“削藩”而给那歇王宗室罗织罪名,而是平叛军张茂、陈世昌两位勋帅和监军吕芳联名上呈的奏疏中的原话。
当初朝廷虽将益王朱厚烨的求救血书刊载于邸报及《民报》之上,公诸天下,朱厚?也特下恩旨将他们的姓名从钦定逆案名单中勾去。但无论皇上,还是朝廷上下其实并未确信他们谋逆是受南都的勋臣贵戚胁迫,只说要待王师克复南都之后,再交由宗人府甄别,确属受乱臣贼子武力胁迫者免罪,参与谋逆者依律定谳。如今徐、汤、刘三人逃匿遁形,不知所踪,那歇王宗室是否确系被胁持从逆便无从证实,甚或根据此前一干犯官叛将的供词,他们确有参与谋逆之情事。张茂、陈世昌和吕芳为了推卸责任,就持有此议,甚或还在奏疏中含沙shè影地指控益王朱厚烨早就知晓徐、汤、刘等三位逆贼遁逃一事,不但隐瞒不报,还派出自己的师傅、伪明朝廷挂礼部尚书衔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史梦泽虚托通款,实则为他们遁逃打掩护,“上托皇上齐天洪福、下赖将士效死用命,王师进兵神速,一鼓而克南都”,那些参与谋逆的藩王宗室才未能逃脱云云。
不过,既然皇上已经信了他们的说辞,再若是质疑此说,不但会忤逆了圣意,更会得罪了张茂、陈世昌和吕芳三人,张茂、陈世昌两位粗鲁军汉倒不足为虑,可是吕芳那个阉寺岂能随便得罪?因此,严嵩躬身说道:“圣明天纵无过皇上。”
拿话将严嵩逼到了墙角,朱厚?便直截了当地问道:“惩处叛逆诸人的圣旨可拟好?”
对于这个要命的问题,若是刚直强项如夏言者,定是直言“此乃乱命,臣万死不敢奉诏。”严嵩却不敢如此,而是俯身在地,说:“回皇上,兹事体大,臣需与诸位阁员集议之后才敢拟票。”
朱厚?冷冷地说:“你们内阁不是已经商议好了,要将奏疏封驳退回给朕吗?”
严嵩将身子俯的更低了:“回皇上,臣不敢欺君。适才内阁集议之时,其他阁员确是持有此议。但臣以为不妥,还要与其他阁员重新议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