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祸临头-《我欲扬明》
第(2/3)页
杨博摇摇头:“事已至此,惟有期盼天佑忠良了……”
“依我看来,或许还不至如此吧,”俞大猷说:“仁厚无过当今圣上,当不会计较海刚峰那样傻气迂腐的书生之见……”
“皇上自是仁厚无双,可是,”杨博说:“如今江南初定,人心思安,皇上也为了顾惜一个海瑞而不顾满朝文武乃至天下官绅豪强的哓哓众口……”
戚继光突然想起了什么,忙说:“若真如你惟约兄所说的那样严重,海瑞的墨卷,谁又敢呈送御览?那么,我们或许可以从主考官那里想想办法惟约兄,你是翟阁老的门生,与今科主考徐阁老师出同门,可否求他帮忙说话?”
杨博尴尬地说:“徐阁老为人一向谨守礼法规制、持正无私,此次点为会试主考,听说每rì不在考场就在内阁值宿,连吏部和翰林院的衙门都不去了,偶尔回府也是杜门谢客,不受私谒;再者说来,我虽与徐阁老有那样的渊源,可是我生xìng不喜与官场中人交往,一次也未登过徐阁老的家门,即便今次能进得府门,见到徐阁老本人,贸然请托此等大事,他也断不肯卖个面子与我……”
其实,杨博为尊者讳,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口,徐阁老与他的师相翟阁老一样,虽都身处朝政中枢,位高权重,却都是谨小慎微,掉片树叶都怕打破头的人,此事一旦被人做成那样偌大一篇文章,牵扯进来的人一个也跑不了,他才不会淌这一汪浑水,拿自己的身家xìng命开玩笑
俞大猷和戚继光这两年里分别与杨博共事,深知他不象高拱那样能慷慨任事,甚至,他一个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志向却不是位列朝堂、柄国执政;而是“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颇有汉朝班固投笔从戎之遗风。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对朝政党争感兴趣,更不会主动掺和到这种事情里来,也不能指望他能象高拱一样仗义执言。
沉默了一阵子,戚继光说:“不若我等明rì一同求见皇上如何?”
杨博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又摇摇头,说:“此议不妥。故友闲谈之言,不足以污圣听,此其一;其二,国朝文武分班,职分也各有所司,田制涉及民政,非你我可以随意置喙之事,更遑论关乎国家抡才大典;其三,这些毕竟只是我们的猜测,妄测天心,已非人臣所该为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愿,分明是怕担干系,不愿施以援手戚继光面sè一沉,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听杨博说:“其实,或许不必我等多此一举,今rì镇抚司三位太保爷在,都听到了海瑞的话,岂能不奏报皇上之理?我等还是稍安勿躁,静候皇上裁夺吧”
杨博没有猜错,今rì做东的镇抚司大太保杨尚贤在天香楼与众人分手之后,没有回自己在东城的府邸,也没有回镇抚司的官衙,而是快马加鞭,赶在宫门落锁之前进了大内,径直来到东暖阁,跪在门外奏道:“奴才杨尚贤给主子复旨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