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奸商斗智-《我欲扬明》
第(2/3)页
“贵国不产铁,得不到许多可能用来打制铁炮的jīng铁,那个价钱确实还算公允。不过……”汪直说:“幕府有禁令,种子岛出来的那几个工匠大概也就不敢再公然开作坊、做生意了。再者,我国有句古话,叫‘出朱非正sè’;还有句古话,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那种东西是我传到种子岛的,种子岛出来的那几个工匠有多大的本事我很清楚,他们造出的东西我也见过,大概和我从南洋那边弄来的货是没法比的。”
斯时洋枪传到种子岛只有几年时间,斋藤道三只得到了两三支种子岛工匠仿制的铁炮;而那些一年两载才能到rì本一次的南蛮人并没有将自己防身用的洋枪作为主要的贸易商品,只有少数几个人偷了几支出来换了特产,自然是千金难求,他费尽心机也没能弄到一支,自然不知道两种武器的优劣,听汪直这么说之后,忙问道:“哦,愿闻其详。”
“我国有句古话,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汪某却不是那种人,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点:南蛮的洋枪开五枪之后才需要擦拭枪管,种子岛工匠造出的铁炮开上两枪就要擦拭枪管。”
汪直说的没错,因为火药质量和枪支制造工艺水平的差距,rì本工匠仿制的铁炮确实远远不如那叙朗机人造的火枪。不过,无论是rì本人还是佛朗机人更不知道,大明军队装备的火枪由于采用了新式配方制成的黑火药,虽然还是未能彻底解决火药在燃烧时总有杂质残留在药室,甚至还会堵塞点火的尾銎的问题,但已经比佛朗机人的洋枪更提高了一大步,可以连续发shè十次再擦拭枪管。
此外,明军的火枪已效法佛朗机大炮,装填采用的是一个个更小型的子铳,虽还不算是后世的子弹那样成型的定装弹,但装填速度已大大提高,加之又采用了后世使火枪正式取代冷兵器登上战争舞台,逐渐成为全世界军队制式装备的线形队列,威力已远非昔rì可比,这也是朱厚熜能够放心大胆地将洋枪输送到rì本,作为汪直笼络各位战国大名的一大利器的根本原因
不过,输出这种小规模杀伤xìng武器毕竟不利于世界和平,也不利于与中国一衣带水的rì本保持武士道jīng神这一历史传统美德,似乎还人为地扭曲了rì本战国时代“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为此,朱厚熜专门定下了一系列严格的出口审批原则,甚至有些原则根本就是互相矛盾,比如其中一大原则是“一视同仁”,即所有的战国大名都可以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zì yóu竞价,价高者优先,所获得的利润用以构建rì本情报网并维持其运转;却在同时,又定下了另外两条原则,一条叫“有礼有节”,即愿意与中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的战国大名优先保证供应,但总计均不得超过两百支;另一条叫“锄强扶弱”,即对于势力强盛、有希望上洛号令天下的战国大名限额出口,对于实力弱小的小领主、小城主则敞开供应。好在他自己也知道许多规定自相矛盾,就干脆授权汪直会同镇抚司三位太保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临机处置。
斋藤道三试验过种子岛工匠制造的铁炮,确实只能开两枪便要停止shè击擦拭枪管,耗时费力,汪直的话可谓是一语道破了洋枪和铁炮之间的天壤之别。可他原本也是商人出身,自然知道眼前这个大明jiān商“奇货可居”的用意在于漫天要价,就故意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总也聊胜于无吧”
“摆个仪仗唬唬人确实也差不了多少。不过,”汪直嘲讽地一笑:“战场上要命的东西,可不能这么随便啊别人能开五枪,殿下的人却只能开两枪,这个仗还怎么打?”
斋藤道三羞愤不已,但他知道汪直说的没错,两军对垒,可容不得武器出什么岔子,在火枪手擦拭枪管之时被敌人冲了上来,毫无自保之力的火枪手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便强压着火气说道:“那就请汪先生帮鄙国弄些南蛮的洋枪来,不知汪先生可愿意与鄙国做这笔生意?”
“难啊”汪直长叹一声,愁眉苦脸地说:“幕府颁下了禁令,而贵国又在将军眼皮底下的近畿重地,我身为将军殿下的御家人,却公然违反禁令将货运到贵国,风险实在太大了,一旦走了水——哦,这是我国跑江湖之人的一句行话,即是失手之意——只怕细川管领大人都无法庇护我。要想做成这笔买卖,就要从将军殿下、管领大人、政所奉行大人再到下面那些关卡的守卫层层打点,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有帮着运货的京都各座诸商,都要分润……”
斋藤道三沉下了脸:“那么,汪先生的意思是不愿与我美浓国做这笔买卖了?”
“当然不是。”汪直笑道:“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富贵险中求’,汪某还有个癖好,越是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生意,我偏要做,最好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买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