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绝地反击-《我欲扬明》
第(3/3)页
齐汉生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有何不妥?苏州甫经大灾,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无论是组织灾民返乡赶插农桑,还是勘察河道筹办治河诸事,都是刻不容缓,更需我等周全谋划。我在京里任职多年,听闻当今圣上宵衣旰食,cāo劳国事,时常在东暖阁批阅奏章至深夜甚或天明也不曾就寝,我辈人臣身奉王命,抚牧一方,焉能不与国同体、与君同劳?”
那些人大多也是科甲正途出身,京里六部九卿各大衙门也有不少同年故交,早就听说这位新来的知府大人是皇上亲自遴选出任苏州知府的,只是碍于朝野清议,才没有下中旨特简授官,而是由御前办公厅协办兼吏部文选司郎中、亦是齐汉生的同年高拱高大人以吏部名义呈文上报内阁,走了个过场而已。此刻听齐汉生提到皇上,便以为他握有尚方宝剑,心中的恼怒顿时化成了哀怨。
高汉宁犹豫了一下,对齐汉生说:“府尊,卑职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齐汉生恳切地说:“高大人不必气。你我同僚一场,我初来苏州,人地两疏,还多亏你高大人从旁指点协助,才勉强未曾贻误政务。高大人但有所想,还请不吝赐教。”
“府尊是名满天下的探花郎,有经天纬地之大才,卑职怎敢当得‘赐教’二字?这么说真是折杀卑职了……”
高汉宁还想再气两句,见齐汉生把脸沉了下来,赶紧打装头,低声说:“那些乡宦士绅曲解府尊救时方略,辜负府尊一片爱民之心,的确闹得有些太不象话。府尊开衙放告予以惩戒也是应该的。不过……”
他又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府尊,正所谓屋檐滴水代接代,新官不理旧官账。那些乡宦士绅不法所为,积年已久,您老来苏州却未满两月,似乎没有必要和他们纠缠于往事。不若宽限数rì,容卑职等与他们商议出个妥善的法子来,既顺利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和府尊‘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又让那些灾民百姓说不出什么话来,如此可好?”
众人连连点头,纷纷应和道:“是啊,高大人说的是周全之策,毕竟府里的许多事情,我们还多有仰仗那些乡宦士绅之处,不宜闹得太僵,大家都下不来台。跟他们把道理说清楚,兴许还能有个两全的法子……”
齐汉生的脸上蒙上了一层冰霜,冷笑着说:“高大人,某也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