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开眼界(二)-《我欲扬明》
第(2/3)页
朱厚熜知道,厩里的富贵人家,冬rì里时常会积雪取冰,窖藏起来,来年夏天时取来降温解暑,当年李时珍还用望冰止渴的怪方治好了他的胸闷焦渴之症。但是,北方这么做还算平常,却没有想到江南也能这样做,便追问李纪说:“扫雪烹茶,倒是极有韵致的事。不过眼下已到七月,溽暑之中,哪里有雪呢?又不知你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回高老爷的话,不是故事,是真的。”说着,李纪就吩咐一位奉茶的美女下去拿雪。
不一会儿,两个健仆哼哧哼哧抬着一大箩筐的雪上来。朱厚熜上前抓了一把,果真是雪不免惊诧地问道:“既然是去年的雪,怎能保存到现在?”
“本作品16k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16k回高老爷,是深窖里李纪不无得意地解释说:“小民的家中掘了一口十几丈深的大窖,每年冬天下雪时,就收些瑞雪储藏其中,遇到象各位钦差大老爷这样的贵驾临寒舍,就开窖取出一些来烹茶。”
扬州知府王可凑趣说扬州地湿,挖这么深的窖容易渗水,李纪家砌的是石窖,拿大条石箍内壁,以糯米浆勾缝,里头干爽得很。
听着雪水的来历,朱厚熜便又想起了松江徐陟曾专程派人去南京什么“琵琶泉”取水冲茶的故事。看来,奢侈无极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两淮盐商的豪富奢华,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啊
不过,他虽有幸穿越为大明王朝的皇帝,骨子里却是一个俗人,比不得大观园里娇滴滴的林妹妹。听李纪这么得意洋洋地介绍,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去年的水放到今年,还能吃吗?
张居正嗜好饮茶,没有想到这等庸俗的富商大贾竟还能如此风雅,也来了兴趣,追问道:“雪是有了,却问如何烹它?”
“这位老爷问的好,”李纪越发来了jīng神,喋喋不休地说道:“小民家里烹茶,也是有讲究的。一是烹茶的炉子必须用红泥小炉,取的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叙炉。晚来天yù雪,能饮一杯无?’的诗意;二是盛雪的铜铫子必须是煮过上千次的老铫子,这样才能完全去了燥气;三是烹茶之火必须既猛且绵,不猛雪水难开,吃了会腹胀,不绵又会导致水硬,夺了茶香;四是烹茶之柴必须是松毛,才能保证火既猛且绵,所以每年冬天要把松毛收藏起来;五是烹茶之人,必须得是七八岁的小童子,唯其孩童,才能实得扫雪烹茶的意境……”
张居正出仕时间尚短,又一直得皇上宠幸,从未经历过官场蹉跌,骨子里还是一派江南名士的儒雅之气,听李纪这么说之后,眼前便浮现出一幕场景:松树下支着一只红泥叙炉,一个扎着叉脚辫的童子趴在地上,拿着一把叙钳正在往泥炉里添松毛,虽看不见火焰,却有缕缕青烟从松树枝叶间袅袅而上,再配上rì暮时分的夕阳,如此寥廓绵远的景致,浑然便是一副宋元名家的淡墨画。便兴致勃勃地说:“这真是有趣之事。不如李员外命人把泥炉搬进来,让小童子在这里替我们烹茶,如何?”
“这可使不得啊,老爷”李纪说:“泥炉松毛烟大,在室内烹茶,会熏得各位大老爷睁不开眼睛。”
朱厚熜虽无张居正那样的才情雅致,却也不免有些心动。不过,任凭李纪把自家烹茶的讲究吹上了天,朱厚熜一想到用的竟然是去年的水,就一点兴趣也没有了,对面前放的那三四样袅袅冒着热气的顶尖好茶连碰都不碰一下。
看“高大人”意兴阑珊的样子,赵自翱给李纪使了个眼sè,李纪赶紧住了嘴。赵自翱却又不愿冷场,陪着笑脸说:“高大人乃是才名冠绝天下的名士,今rì目睹小秦淮的繁华胜景,岂能无诗文助兴?下官斗胆请高大人赐留墨宝。”
不知道这究竟是李纪花这么多银子招待贵附带的利润,想捞到那些厩里来的达官贵人做炫耀的资本和吓唬旁人的虎皮;还是赵自翱自以为对士林风雅习气的把握而想出来的主意。朱厚熜微微一笑:“赵大人过誉了,高某科名不显,怎敢当得‘冠绝天下’四字之评。不过,李员外盛情款待,高某无以为报,所谓秀才人情一张纸,也只好承你们的美意,胡乱写几个字吧”
李纪激动得两眼放光,赶紧跪下说:“钦差大老爷要赐墨宝,实乃李门祖上有德,小民三生有幸啊”接着高声吩咐:“来人,文房四宝伺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