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几番风雨(四)-《理想年代》


    第(2/3)页

    “走吧。”李想点点头,拉着汤约宛条上官道。

    “我们做个交易,你要是肯教我武术,我就教骑马。”汤约宛悄悄在李想耳边说道,自从那晚在汤府,莫名其妙的被李想拿住之后,汤约宛就一直在琢磨这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开口,好不容易逮到这个机会,就不能放过了。李想要是不答应,就威胁他。

    李想立刻警觉的看向几个警卫员,希望汤约宛刚才的话没有被他们听到,要是被他们汤约宛教他骑马,他这个大帅的面子就是丢到家了。几个警卫员到是并没有注意这边的情况,李想压低了声音,道:“我答应你,姑奶奶,你可别到处乱说。师门传承,可都是有规有矩。”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你只要说话算话。”李想就这样简单的答应,汤约宛本来还以为拜师学艺,会像传奇小说里面,师父都会百般刁难。她还准备了一大堆威胁李想,讨好李想的招式,现在都没有用处了。弄得汤约宛都开始怀疑,李想会不会在教他的时候故意放水。

    李想非常好奇问道:“你在那里学会骑马的?”

    “我爹经常去华商跑马场骑马,也经常带我去玩,我爹可不是把女儿养在深闺的腐儒,还经常教我如何自立。”汤约宛谈起这事,就有忍不住的得意。

    武昌,江汉书院,乃唯楚有才之宝地。光绪三十二年,改学制,建学堂,张之洞将师范学堂甲,丙两堂设于此,江汉书院遂废止,但是武汉人民依旧习惯称之为江汉书院。

    此刻汤约宛的老爹正在江汉书院文昌阁,与一帮老友把酒言欢。席间人不多,就是汤化龙,黄中垲,胡瑞霖和听闻武昌起义成功,刚刚赶忙乘船自上海抵达武昌的居正与谭人凤。

    几人都是日本留学老相识兼老乡,席间言谈甚欢。

    一轮酒下肚,胡瑞霖向居正先发起了牢骚,“武昌秩序棼乱,行同草寇,万非吾辈所能合作。”

    黄中垲一听,好戏上场,假意道:“正赖我辈文人为之治理。”

    居正听他们大发牢骚,遂扭头看向汤化龙,汤化龙一声不哼,只是给居正添酒。

    居正沉吟道:“武昌有黎公坐镇,他是军中宿将,为何还会如此局面?”

    黄中恺一声冷笑:“黎公之为都督,傀儡耳。一切大权,操之党人手中。”

    居正也是党人,黄中垲这样一说,就有点坐不住了。汤化龙赶紧出来解围道:“武昌城内党人皆是青年军人,军事尚可,政事却是不通。”

    居正点点头,武昌起义事起突然,同盟会没有一个大人物在场,这样的情况是在所难免。“那依你之见?”

    汤化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军政府暂行条例》,递给居正。居正放下手中酒杯,接过《军政府暂行条例》仔细阅读。

    条例规定,军政府设军令、军务、参谋、政事四部,各部均受命于都督。条例对军事方面的三部作了细致的规定。而政事部,则只笼统地说设内务、外务、财政、交通、司法、文书、编制七局,声明其细则另订。显然,这是一个军民分治,大权统于都督一人的方案。

    居正看完之后,掩卷连连点头,“这也还符合我同盟会的章程,只要安此条例行事,武昌又如何会乱。”

    集权于都督本是同盟会创立时所规定,同盟会为供各地起义之应用所编定的革命方略中,就有军都督有全权掌握军务,便宜行事的规定,各地在拟订都督府条例时自然要以它为准绳。所以居正看完之后,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他又不是穿越客李想,怎么会知道,这个《军政府暂行条例》直接开辟了今后中国军人专政的历史先河。

    《军政府暂行条例》冠以“中华民国军政府”,即把湖北军政府升格成中央政府,暴露出汤化龙等人的勃勃野心,却也是居正对汤化龙等所拟的《军政府暂行条例》最满意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