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撤退(上)-《理想年代》
第(2/3)页
冯国璋可是对李疯子极度推崇,认为不解决李疯子,和议难成!
北洋上下,在此次作战中不但低估了李疯子军队的战斗力,而且,他还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当地民众的力量。在会战开始前,当地民众在李想政府的组织下,和革命军队相配合,把武胜关至孝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京汉铁路已全部破坏,就连这一地区间的土地都被翻了一层,成为新土,从而使北洋军无从施展,其战斗力也就相应的减弱了。此外,当地民众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实行坚壁清野,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民兵、自卫队配合革命军队作战。当民众的力量被组织起来时,那种威力才是最可怕的。即如李疯子在名扬天下的《人民日报》中叫嚣的那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北洋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湖北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北洋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正是如此,北洋军在湖北出出是敌人,同时,进攻的北洋军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几乎全被切断,前线各部队的粮弹都已快用完。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袁世凯能有什么选择,他只好于无可奈何地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袁世凯心里拟着命令说:“匪军顽强,现仍潜伏于京汉铁路线地区。本军为避免不利态势,应速向北阵地转进,以图战斗力之恢复,并应严密防备匪军之追击。”
袁克定脸色难堪,失败就是这样的痛苦。
袁世凯侃侃而谈,脸色没有一丝的波动,心中的城府深的见不着底,谈到这次撤军的原因时说:“本军的主力既已进入阳夏平地,武昌又在眼前,如乘势进攻占领武昌并不困难。但根据本次会战之目的,为中华文明免遭浩劫,武汉三镇之民众少经兵祸,为表现和议之诚意,在大量击溃匪军后,不得不回师原地……”
显然,袁世凯也是在为其撤军寻找借口。这个借口,还是有很多人相信的,毕竟冯国璋在汉口占尽优势,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现在的撤军,又是无可奈何之举,就有得扯皮了。
不管怎样,北洋军确实开始撤退了。
袁世凯别的不怕李疯子什么,就是怕他破坏和议,如今主动撤军,把湖北送给他,也是这个心思。希望李疯子得了这么大一个便宜,就别老跟他为难,再去南北和议的事情上搅和。只是这个李疯子,实在是看不透,要想这家伙按照老袁的剧本走,老袁还真没有把握,李疯子软硬不吃呀。还是想念黎元洪,这个胖子实在太上道了,就是能力太逊,败给了李疯子……
想起李疯子,这小子,到底要的是什么呢?风雨飘摇的大时代,出了这么一个人物,到底是福还是祸患?
袁世凯想得有点头疼,突然觉赵秉钧一直没有说话,冷不丁的突然转头问他:“智庵。又在养神了?有什么想法儿,你倒是说说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