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不谈国事(下)-《理想年代》
第(2/3)页
“杨度!”伍庭芳点点头,“听过,听过。孙、黄在日本相识,听说就是他牵的线。今夜,为何不见他来?”
“分开之后,就不见了他的踪影。”唐绍仪笑道,“他是真名士,特立独行惯了
温宗尧也凑过来道:“唐先生,我们是老相识了吧!”说着,也来敬他一杯,唐绍仪来者不拒,端起杯来一饮而尽。
唐绍仪是遵循张骞的已经,在这里,什么都可以谈,就是不谈议和的条件。
“少川兄,”伍庭芳看他们酒过三杯,目视二人,才开口道,“鄙人一书生,历仕两朝,累擢至卿贰,所谓天恩高厚,臣下宜感激零涕衔结以报者,二公何莫不然。”
“此一时彼一时,一人士两朝的事,自古有多少!”唐绍仪拿起白巾,擦了嘴边和手上的油垢,又仍径自夹起桌上佳肴饶有兴味地大吃特吃,嘴里不住地哼道:“熊掌与鱼兼而得之,余之福也。刘伯温可是因此名垂千古!”
“唐先生,”钮永健目光闪烁,“洪承畴可是遗臭万年。”
唐绍仪一边吃,一边漫不经心地答道:“做臣子的都去学洪承畴,做皇帝还有什么意味?而且,这个还皇帝是个胡人!如今是共和的时代,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袁宫保才有勇气,派我来议和。以国民议会,决定共和政权!”
伍庭芳连连点头道:“宫保明见。满廷幼主无知,贵胄弄权,庶政不修,疆吏解体,义师蜂起,海内骚然。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吾人傥作左袒之论,当为清议不容。为今之计,惟推翻清室,变易国体,以民主总揽统治权,天下为公,与民更始。舍是别无他策,足以维系人心,扶持国事。二公爱国之殷,不让廷芳,忠君之诚,或且过之。宜速谏君让国,自保安全。则北伐之师,无名可借,而南来专使,有功足录。鄙人亦不辞微劳,二公许之否?”
这的确是点睛之语。说这话时,伍庭芳目中精光四射。他认为,袁世凯若率先推翻满廷,北伐之师便无名可借。李想,姚雨平之辈,也只能掩旗熄鼓。这时候,和议要怎么谈,要谈多久,就不存在任何阻碍,连孙、黄也没有理由阻止。
伍庭芳的话其实说得非常有诚意,只是袁世凯不想做这个逼迫满廷孤儿寡母的千古恶人,其实就是想做那个什么,又想立牌坊!在京城,袁世凯一直都在高唱“忠君爱国”,“共和万万不可”。
杨士琦抬头看着伍庭芳道,“士琦不敢于庭芳兄及少川兄,比肩事主,政见佥同。兹以阁员膺和议代表,而和议全权属诸少川兄。庭芳兄之议论,深表同情。上方冲龄,政权悉操项城手。而项城之言,实足以左右太后。士琦愿与少川兄共负疏通之责,以国家安危,民生利害,个人得失说项城。难免其不怀故主之恩,因循犹豫。然大厦将圯,讵一木可支。臆度项城,必能当机立断,以天下为己任也。”
又是一语惊人,周围顿时是死一般寂静。袁世凯要怀故主满廷什么恩?差点要他脑袋的恩?政客就是这样,什么无耻的话都能张嘴就说。
突然汪兆铭呵呵大笑,其声音磔磔如枭鸟夜鸣,屋中人无不听得汗毛悚然。“久闻袁宫保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果不其然!”他笑声陡止,汪兆铭阴沉着脸说道:“满廷对项城还有什么恩义可言?项城还有什么对满廷的留恋?大事能否可成,项城一言可决,有何为难!”
“项城只是还在犹豫,只要事情可为,必能当机立断!”杨士琦毫不踌躇,昂声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