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国学大家(下)-《理想年代》
第(3/3)页
李想现在有点矛盾了,和章太炎一番谈话,有佩服的地方,也有厌恶的地方。
章太炎国粹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糟粕与精华瑕瑜互见,其客观作用既有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积极的一面,也有传播封建毒素的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影响来说,首先应该肯定,国粹学派“提倡国粹”,“保存国粹”,其目的是为了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励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清革命精神,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是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与清朝统治者为抵御革命思想传播,借“复古”、“读经”为名,狂热宣传的假“国粹”相比,在立场上有着鲜明的区别,在内容上也有着根本的不同。清王朝提倡的所谓“国粹”,是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加强反清舆论宣传时开始的。1903年,清廷颁布《学务纲要》,规定各级学校必须“重国文以存国粹”,并把“存国粹”视为“息乱源”之本。其核心正是国粹学派所批判和抨击的封建**思想和“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
其次,具体在国粹学派的宣传活动中,他们打破了中国思想界死守“门户之见”的旧传统,提倡兼收并蓄,反对“党同伐异”的封建意识,尤其是批判孔子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学阀作风,体现出进步的学术风气。国粹学派以此为契机,在“批判孔学”、“复兴诸子”的旗帜下,发挥先秦诸子以及历代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进行解放思想、反对封建、号召革命的宣传。虽然难以摆脱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难免拖带封建传统思想的尾巴,但是,国粹学派对孔子进行的猛烈攻击,至少对解放人们的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文化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它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某种铺垫,也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国粹学派在清末客观历史条件下,进行“民主共和”、“反满”、“反帝”等一系列革命的宣传,更是应该肯定的。他们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是相当深刻的,特别是“人民走向公和必须铲除**”思想和主张的提出,显然是为推翻君权,实现民主,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鸣锣开道的,在配合同盟会的叁民主义宣传方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在民族问题上,他们由强调“反满”到提出“五族共和”逐步摆脱了狭隘民族意识的影响,有着相当的进步性。在“反帝”宣传上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愫,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的。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国粹学自身的缺点,他们在研究和运用“国学”来宣传革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消极错误的观点。首先,他们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外,对*的本质认识不清,反帝思想远远谈不上坚决彻底;对内,竟然认为推翻满清王朝就是革命成功,反对北伐,纵容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
李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思来想去,聘国学大师章太炎去改组之后的两江大学任校长还可以。
不过一心想和蔡元培争教育总长的章太炎未必会看得上一个地方学府的校长一职。章太炎是个非常刚愎的人,连孙中山也张口就骂,坚持的这个错误想法也只有等到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之后才会后悔吧?那时候后悔的也不止是章太炎一个人了。
李想摸着酒杯,章太炎借着酒气还在唠唠叨叨,他的思绪早已经飘远。老子穿越百年,怎么可以再眼看着二次革命,再眼看着袁世凯窃国?阳夏之战的结局已经因为老子拼命努力而改写!南北和议的结局难道不可以因为自己拼命努力而改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