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官大会-《理想年代》


    第(1/3)页

    午餐之后,会议继续

    黄兴喝口茶,清了清嗓子,扫了大家伙一眼,问道:“诸君,看过这大总统的提名,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没?”

    说起来在孙中山与黄兴等同盟会高级干部商讨组织政府和行政人选时,二人都有意以同盟会的高级干部为班底,所以临时政府的几个重要部门提名全是同盟会的人。

    临时大总统提出内阁名单,仿照美国政府制,不设总理,民国政府设置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共分作九部,并将“部长”改称“总长”。根据之前的组织大纲,各部总长由总统提名。

    由总统孙中山提出各部总长九人名单如下:

    战时首席部长,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

    外交总长:王宠惠;

    财政总长:陈錦涛;

    教育总长:章太炎;

    交通总长:程德全;

    海军总长:黄钟英;

    司法总长:伍廷芳;

    内务总长:宋教仁;

    实业总长:张謇。

    另外九部之外,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根据组织大纲,各部总长由总统提名,但必须要经过各省*同意。因此,各部总长人选的安排,实际上是一次权力再分配。省与省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旧官僚、政客、社会闻人都暗中较足了劲,一争高低。

    底下议员代表们为这份明显偏向同盟会的名单一下子炸开了锅,反对的声音响彻会场。

    所以,黄兴很快就发现自己和孙中山是眼大于腹了。说起这次武昌起义,各省响应的总形势,原是个墙倒众人推的形势,同盟会所出的力量只一部分,可能还不是主要的一部分孙中山和黄兴二人都是以声望与历史取胜。推到满廷大墙最有力的还是还是非同盟会人士,所以黄兴拿出来的这样一份“分官大会”的名单,怎么能让他们服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