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用间之计-《理想年代》


    第(2/3)页

    宋大小姐又看看左右无人,凑进李想的耳边悄悄说道:“黄先生准备认命你为北伐第一路和第六路两革命联军的总司令。”

    李想大喜,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但是还有点不知足,如果是西北革命军总司令就完美了。

    “你带我去找黄先生,是该好好讨论北伐事宜了。”

    ~~~~~~~~~~~~~~

    此时,南京一个不知名的小旅馆里,站在窗口,看着大街小巷已经如癫似狂的军民。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出檄告北方将士文,南方已经着手对应对北洋军四十八将领对南方的恐吓,准备北伐南京军民,为临时政府表现的强硬欣喜若狂。

    自唐绍仪引咎辞职,袁世凯随即批准,同时给杨度一个密电,要他务必疏通南北,莫负使命。南北和议已经暗中由杨度接手。

    杨度接到密电后,既感觉到事情的棘手,又不免有几分得意感。决定南北会谈伊始,他就认为北方谈判团的总代表应以自己最为适宜。因为他不仅具备总代表谈判的才能,还因为他与革命军的要员们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友谊,而一直为朝廷官员的唐绍仪缺乏这种条件,他不明白袁世凯为何不将这个重任交给他而交给唐绍仪。好了,现在事实证明唐绍仪谈判失败了,下一步看我杨度的了!

    常常感叹“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心高气傲的杨度决心把这件事情办得相当漂亮,让南北两个政府里的人都知道世上还有一个身怀帝王之术的人。

    他仔细地分析当前的形势:在袁世凯方面,只要让他当大总统,其他条件估计他都会接受,包括清帝退位。

    至于南方,通过这些日子的多方接触,杨度隐隐看出内部混乱的人心,对让位给袁世凯的问题,孙、黄之间,发生不同意见。孙中山和李想这个战争疯子,还有一部分激进下级军官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巨奸大憝,把建立民国的大任寄托在他的身上是靠不住的,趁此全国人心倾向革命的时候,把革命进行到底,一定可以取得最后胜利。而黄兴和宋教仁、汪精卫等多数党人精英的看法则不同,他们认为袁世凯虽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只要满足他的**,他对清室是无所顾惜的。如果他能推翻清室,赞成共和,我们就给他一个民选总统,任期不过数年,那有什么不可呢?

    所以,此时南京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从派系到军政界,差不多都是坐南向北,认为只有利用袁世凯推翻清政府于革命有利。如张謇、汤寿潜、程德全等立宪派,均力主斯议。他们在江南负有声望,尤其是张謇以清廷状元实业界领袖为社会各界所推重。原来黄兴为了笼络各方,就把他们拉入临时政府,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同情者。张謇和袁世凯在吴长庆军中还有过师生关系,袁世凯派赵凤昌特别拉拢以张謇为首的上海名流,后来通过张謇的关系都成为袁世凯盗窃国权的谋士。伍廷芳在上海虽然是民军代表,但议和条件就是以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为袁世凯胁迫清帝退位的酬庸。章炳麟这个当年同盟会的笔杆子,和康梁保皇派的先锋论战的主力,对同盟会也认为已无存在之理由,说是:“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再就各省情况来说,除被李想用《鄂州约法》架空为傀儡的黎元洪之外,各省都督如谭延闿、庄蕴宽、陆荣廷、孙道仁等那一个不是清朝的大官僚地方大绅士,在他们思想深处,当然感到与其拥护那些素不相识的革命党人,不如拥护袁世凯尚觉气味相投。

    杨度也知道,袁世凯罢免唐绍仪、中止南北和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南方许肯选他做总统的诺言没有保证,且深悉妥协派在南方已占上风,与其责成唐绍仪以交涉方式在和议席上空谈条件。李疯子也正在加紧活动,鼓动孙中山北伐,那么杨度又该如何解开这个死局?

    汪精卫!杨度脑海忽然闪出这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革命党人的另一个偶像。

    对!杨度拍案而起。不如运用间谍打入内部进行瓦解比较容易成功。就利用同盟会久负盛名的汪精卫。他南来的目的本就是继替唐绍仪作袁世凯的代理人的。原来汪精卫在北京因谋炸摄政王载澧未成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清廷为笼络人心,就把他释放出来。不久袁世凯入京掌握政权,他就被袁世凯的长子克定拉进袁世凯的药笼,作了袁世凯画策献计的谋士。汪精卫既与袁克定结为异姓兄弟,又秉承袁世凯的意旨与自己一起发起国事共济会,主张开国民会议解决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