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特性之说-《我,四次元宝可梦训练家!》


    第(3/3)页

    而且好像不是视频,还是一篇文章帖子。

    好奇心让他点开了这帖子。

    很快,他开始正色起来。

    短短不过数千字的文章,他看了足足半小时。

    看完整个帖子,他的脸色无比严肃。

    这不是一篇恶搞文章,如果这文章里面说的是真的,那这是一篇学术文章!

    作者家里是开大奶罐农场的,每天都和大奶罐接触。

    他发现了,大奶罐有三种不同的个体差异。

    第一种大奶罐,在冬天来临之际,明明和伙伴都是同量级的体重,但是一部分的大奶罐,却对寒冷拥有更强的抵抗力。

    其它的大奶罐都在抱团取暖时,一部分的大奶罐却在雪里玩耍。

    这种大奶罐,一到冬天,它们产奶量会减少,自身脂肪增多。

    第二种大奶罐,根据作者所说,曾经牧场来了一只流浪的鬼斯,所有大奶罐都被吓得四处乱窜,但是有一些大奶罐,却住的朝着鬼斯攻击,并且攻击还对鬼斯奏效了。

    第三种大奶罐,一只大奶罐和一只走路草发生了冲突,这只大奶罐居然免疫了走路草的种子机关枪。

    这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得出结论。

    经过他不断的观察实验。

    大奶罐存在三种个体差异,并不是单只独有,而是群体性。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数量最多,第三种占比最少。

    最后,这作者也提出了,不只是大奶罐存在这种差异,经过他的观察,其余的精灵也存在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个体差异。

    …

    看着这文章,柳木陷入沉思,整个研究界确实也发现同一种精灵之间,有一些个体会有一些不同。

    但是都被当成是个别例子的不可复制、或者是独特性对待。

    就像是普通的动物棕熊一样,因为基因的问题会出现和北极熊长的一样的‘白色棕熊’。

    这种白色棕熊,是因为特殊原因诞生的‘个体差异性棕熊’。

    而这个作者所说的言论,就等于是推翻了这种言论,变成了棕熊这个物种的本身就存在白色棕熊和普通棕熊。

    这种个体差别,不再是个体差别,而是群体间拥有两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普遍化特异性。

    那这在整个研究界都会掀起巨大的波澜。

    不过这不是自己主攻的方向,自己研究的方向是精灵的起源。

    担任大一考古学专业的老师。

    这事还是交给大贾去研究论证吧,他研究的方向是精灵的习性。

    关注了这文章的作者,顺便将这文章转载给了自己的研究员朋友贾斌。

    自己也差不多去见见自己所负责的班级学生了。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