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却好巧不巧,在乱军之中望见了张献忠的大纛。 仇人见面,自是分外眼红。 罗汝才发了狠,当下命令全军披甲,而后更是亲领甲骑冲锋,向着张献忠杀去。 张献忠的本意是因为九江临近,趁机击溃追击的明军前锋,好能安然越过九江城继续南下。 却不曾想,罗汝才不管不顾,竟然杀将上来。 而这个时候,张献忠自然也是不能退让。 一旦退让,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被罗汝才带领的骑兵一举冲溃。 张献忠因此硬着头皮迎战。 而后局部的战斗逐渐扩大,双方的后续增援也都赶到,局势越发的混乱。 一场恶战就此在九江城下爆发。 张献忠麾下的部队,一路东进,虽然也颇为疲惫,但是补给充足,也算是勉强能够保持军队的温饱。 从各地附从而来随军的百姓,为军队运输辎重,担负盔甲兵器,因此张献忠麾下部队的战兵体能自然是保存的不差。 反观明军,人数本就处于劣势,而且连日赶路之下补给短缺,军中缺衣少食,早已经是疲惫不堪。 左良玉和罗汝才两人麾下的部队也不能算是精锐。 罗猴山一战,左良玉麾下的精锐折损大半,后续又历经多战,折损良多。 如今左良玉麾下的部队新旧参半,曾经从昌平带来的边塞老卒,如今更是不过千人。 罗汝才本来麾下有一支精兵,但是在明军连番的围剿也是伤亡大半,虽说后续新练了一营的兵马,但是真正的嫡系还是当初投降之时带领的千余精骑。 九江城下的大战,最终以张献忠大获全胜而告终。 当战场的天枰倾斜之后,左良玉眼见事不可为,带领嫡系兵马撤离了战场。 罗汝才眼见与张献忠的距离越来越远,涌来的敌军也越来越多,也只能是无奈放弃。 东南的局势,越发的恶劣。 张献忠如今纵横江西,无人能制,掀起轩然大波。 而此时若是他们撤离凤阳,凤阳的明军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凤阳明军如果被歼灭,不仅会导致整个南直隶在不久的将来都会陷于敌手,还会导致左良玉的失控。 左良玉如今之所以还愿意听令,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侯询的命令,以及对于张献忠的仇恨。 九江一战,左良玉兵败之后便开始徘徊不前,不肯尽心讨伐。 侯询若死,左良玉只怕是会不管张献忠,而是专心经营麾下的兵马。 如今左良玉麾下节制兵马已有三四万人,刘国能、许可变等一众归降的农民军,皆是只听从左良玉的节制。 左良玉如今,已有军阀之象! 如今北国大地,满目苍夷,瘟疫横行,天灾不断。 南国,尤其是东南,是如今国家几乎唯一钱袋子。 若是东南沦陷,道路阻塞。 依照如今的处境,只怕…… 孙传庭握紧了双拳,他根本不敢去想东南沦陷的后果。 松锦大战一触即发,西北局势乱作一团,东南已显倾覆之态。 这样的处境。 如何能退? 但是此时不退,又能如何? 孙传庭凝视着身前的沙盘。 就在这一刻,他彻底的明白了当初的带领孤军进入贾庄的卢象升。 他以为卢象升有选择,但是实际上卢象升根本没有选择。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看起来,他孙传庭有选择。 但是他孙传庭根本没有选择, “凤阳得失。” 孙传庭的目光从众人的身上缓缓掠过。 他用手拿过了放在一旁的指挥鞭,向着沙盘之上凤阳的位置上指去。 “关乎南国全局。” “风阳失,则南京不保。” “南京若失,南直隶沦落只在旦夕。” “东南局势就此糜烂,万贼军再难可制。” 孙传庭所说的话,实际上帐中的众人又何尝不清楚。 只是如今之局,如此险境,不撤退返回苏州,又能如何去做? 孙传庭缓缓抬起了头来,收回了放在身前的沙盘之上的目光。 他的目光游离,缓缓而动,从中军帐内的一众将校身上扫视而过。 “西北虏乱,袭扰不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