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望的位置在最前方,离那身前玉阶只有十数步之遥。 这个距离近得可以看清玉阶上每一道雕刻的纹路,九龙盘绕的图案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平静的注视着大殿深处那张空置的龙椅,目光深邃难测。 陈望微微侧首,看向左侧文官的队列之中。 大明三百年,从未缺乏过铁骨铮铮的文臣。 上下三百年,以身赴难,全节而死者不计其数。 国破家亡之际,无数武臣战死沙场,亦有无数文臣以身报效。 卢象升慷慨赴死,傅宗龙战死疆场,汪乔年不屈就义…… 但是。 大明也从不缺贪生怕死的文臣。 陈望目光如刀锋般掠过文臣队列,文臣队列一众大臣皆是移开目光,不敢与他对视。 然而,在这片回避的目光中,也有不少的人微微躬身。 强权之下,哪怕是利益受损,仍然有不少的文官递来投效的请命。 字里行间满是求生与谋利的算计。 乱世之中,苟全性命已是不易。 陈望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马士英的身上。 这位当朝首辅身着绯色仙鹤补服,以吏部天官的显赫官位,巍然立于文官之首。 朝阳的金辉洒在他绣着精致云纹的袍服上,却照不亮他低垂的眼睑。 马士英的目光始终凝视着脚下光洁的御道石面,仿佛要从那些青石板的纹路中读出什么玄机。 马士英目光低垂,俯视着地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只是当陈望的目光投来之时,马士英的呼吸不由一滞。 他的的余光依然能清晰的捕捉到陈望微微侧首的动作。 马士英的身形不由自主的僵硬了一瞬, 马士英的身形微微一僵,他的心绪下沉。 他能感觉到身后百官投来的目光,那些目光中混杂着揣测、观望。 作为文官领袖,他深知此刻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将被无限放大,成为朝堂风向的标识。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许多,马士英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万千的思绪在他的脑海之中急速的碰撞着。 在经历了短暂却漫长的犹豫后。 这位当朝首辅终究还是向前微微躬身。 马士英的动作幅度很小,但是却足以让将注意力放到他身上的人全都清楚的看见。 随着马士英的躬身,陈望注意到在文臣队列之中,少有的几名眼神明亮的文臣也是垂下了头来。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道过了多久,城楼上突然钟鼓齐鸣,宏大的声响转瞬之间已是穿透云霄。 伴随着礼官清越的高令,百官在此时皆应入殿。 然而就当所有人想要迈步向前之时,却惊觉站立在右首的陈望自始至终纹丝未动 在发现了陈望仍旧伫立之时,一众文武百官皆是身形微僵,迟疑之间竟不敢往前半步,已经迈出步子的官员慌忙收回脚步。 广场之上的气氛随之而陷入了沉闷和无言的恐惧之中。 陈望按刀而立,锐利的目光自文武百官的身上缓缓掠过。 视野所过之处,文官无不垂首,武臣无不躬身。 引礼的礼官面色煞白,嘴唇微微颤动,却发不出任何指令。 他求助般的望向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却见对方也是低眉顺目,仿佛对眼前的异常视若无睹。 一众宫城的禁卫仍是站立于眼底,彷佛对着一切都视而不见。 这难言的沉默氛围,直到陈望迈步向前才最终冰融雪化。 陈望仗刀按带,阔步向前。 而身后的文武百官却是只能趋步而行。 此为。 入朝不趋! 陈望大步在前,遥遥领先于一众朝臣。 奉天殿内,无数由靖南军甲兵充任的宫城禁军垂首致意。 陈望一路行到了丹陛不远处,才最终停下了脚步。 在站定了有一段时间之后,后续的文武百官才进入大殿之内。 入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品级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官列东,武官列西,绯袍青袍依次排开,从殿内一直延伸到殿外的丹陛、广场。 整个过程中,无人敢发出丝毫声响,唯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和官靴踏地的细微声响,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静鞭再响三声。 清脆的鞭声划破长空,余音在宫墙间回荡。 静鞭的余音未落,庄重恢弘的礼乐却已是随之奏响。 在一众绯袍宦官与宫廷侍卫的严密簇拥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