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军民安置所,育幼营-《风起明末》


    第(1/3)页

    开封城南,军票所前,一众身着赤色窄袖圆领袍的靖南军武官来往络绎,个个春风得意,步履矫健。

    门前的马厩里拴着数十匹高头大马,马背上基本都驮满了各色包袱,

    黄虎牵引着一匹驮负着不少包裹的黑色的战马,从马厩之中走出。

    周长寿和吴平两人手里都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韩福良更是双手都不得闲,左一包右一包。

    最惹眼的是他腰间,右边鞓带上插着一柄檀香木折扇,左边却挎着一把修长的朱漆倭刀,刀鞘上隐隐透着寒光。

    “托虎爷的福,今儿可真是开了眼界。“

    韩福良笑得合不拢嘴,掂了掂手中的包裹。

    “这军票所里的好东西真不少。乖乖,咱还是头一回见到正宗的川中蜀锦,那料子摸着就滑溜,跟咱往日穿的粗布衣裳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回回家,我家那婆姨,估计可是要乐的合不拢嘴了。”

    黄虎大手一挥,浑不在意的笑道。

    “咱们自家弟兄,说这些就见外了,不过是些军票罢了,留着又不能下崽,该花就花。“

    “不过……”

    黄虎睹了一眼韩福良右腰间的那柄倭刀,有些不屑。

    “你怎么还从军票所里买了一把倭刀,这倭国的刀,能有军中发的雁翎刀好?”

    韩福良嘿嘿一笑。

    “军中的兵器,不是得千总以上的军官才能带着回乡吗,咱带惯了刀,要是腰间不挎个什么玩意,总觉得空落落的,心里倒是不甚快活。”

    “咱听那军票所的吏员说,这把刀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倭国那边,九州岛岛津家一名大将的佩刀,叫做什么千鸟正宗。”

    韩福良挺了挺身,夸耀道。

    “那文吏说,这把刀用的是什么玉钢,刀快的不行,咱试了试,比咱们的雁翎刀要轻巧些,但锋利程度丝毫不差,战阵上用这刀容易卷刃,但是在营外行走确实够用了。“

    黄虎斜了一眼韩福良,说道。

    “这样的货都是郑氏从东洋弄来的,咱听说前些时日郑家的船队从朝鲜往东,装成海寇在倭国抢了一番,这些刀应该就是抢来的战利品,死人的东西可不吉利啊。”

    韩福良哈哈一笑,并不在意。

    “死人的东西,咱老韩身上多的是了,以前国公爷还是汉中总兵的时候,咱们穿的不都是缴获的盔甲吗,咱们都是刀枪里面滚出来,还忌讳这个。”

    “这刀要是真饮过血,反倒更合咱的脾气,军票所里的东西,总比街面上的东西要好。“

    一旁的周长寿和吴平听着两人的对话,也都笑了起来。

    对他们这些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老兵来说,一把刀是不是死人的东西,实在算不得什么忌讳。

    他们的营将现在腰间挎着的刀,还是一柄顺刀,听说是建奴正黄旗的固山额真,好像叫做什么拜音图原先的佩刀,也是缴获过来的。

    凭借着这份军功,他们营将在济宁之战可是争下了一枚一等金质武毅勋章,那勋章军中前后共发了不到二十枚。

    “不与你们说了。”

    黄虎摆了摆手,而后紧了紧身侧战马上的包袱。

    “省亲的假期拢共不过月余的时间,都是兄弟们一刀一枪搏杀换来的,西北那边现在还没太平,说不得过几个月的时间,咱们又得上阵厮杀了。”

    黄虎抱了抱拳,翻身上马,便欲要走。

    不过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黄虎按住了缰绳,俯下身,压低了声音叮嘱道。

    “你们几个,身上都留些银钱,别全都一股脑的花完了。”

    “咱听上官说了,原先各营的联名上书有了作用,过不了多久,这一季的军饷会增发一批军票,到时候队长及以上的军官也能领到军票。”

    “作为补偿,军票所内设了兑换处,根据职位还有服役的时间,还可以再用银钱兑换一定的军票,过时可就没有了。”

    “虎爷消息灵通。”

    韩福良眼前一亮,当下喜笑颜开。

    军票所中的很多东西在市面上可是都买不到,而且质量还有保证,不仅有南洋东洋的新奇货,甚至就是西域藏地的玩意也能买到。

    更为重要的,军票所里甚至能够买到战马。

    韩福良眼热的看着黄虎胯下的黑马,他倒是也想要买一匹高大战马回去夸耀一番,但是奈何没有足够的军票。

    军票所里卖的战马,作价起步都是百两军票,这样的价格,只有那些营将、千总们才能够买得起。

    黄虎之所以也能够买得起,还有多余的军票匀给他们,可是割了一颗梅勒章京的脑袋,凭着斩将夺旗,加上先锋陷阵的军功,才得了丰厚的军票赏赐。

    不仅如此,如今以黄虎的功绩,若是选择外放出了近卫营,到了其他营镇,都可以统管一营的兵马了。

    那些立下的功绩,都被军法官们一笔一字的记在册中,入了军中的文库,谁都贪墨不了。

    就譬如说韩福良自己和周长寿两人,功绩差不多都到了把总一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