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陈云幡然醒悟了过来。 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无法激动西王母赐予的灵光炼阳神了。 原来是因为自己忽略了炼阳神最重要的一个字“虚”! 一般内丹派炼阳神的阶段唤作炼神还虚。 钟吕派的炼阳神则是包括在了炼神合道这个境界。 实则若是分开说的话,其实也是“炼神还虚”与“炼虚合道”两者。 炼神还虚,又称上关,九年关,指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它是内丹修炼第三阶段。 通过炼炁化神这一关后,便进入丹道修炼的高级阶段。 这一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有为”、中关“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 也就是说,由之前的肉体修炼,从而转入精神修炼。 即由仙功转入道功,进一步温养自己的阳神,使阳神最终出窍。 按照内丹修炼体系,炼阳神会持续九年时光。 前三年是乳哺阶段,后六年则出神入景,逐渐壮大成长矣。 陈云没有管后六年的出神之景,而是琢磨乳哺阶段的修炼。 像在这个阶段,不论钟吕派,还是后来的伍柳派、三丰派,全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虚”字。 陈云暗忖道:“‘神’对于寻常人来说,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本身就是‘虚’,我怎可以‘实’炼之呢?” 那么,如何做到“虚”中炼阳神呢? 张三丰祖师说:“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或一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虚空,与虚空同体,此为炼神还虚之功也。” 可见,还虚功夫是一种真静、真空、真虚无的炼丹境界。 何为真静? 炼丹时没有一点杂念,即无念之念为真静。 《清静经》说:“欲既不生,心自静矣;心既(然)自静,神既无(干)扰;常清静矣”。 可见,常清静就是真静。 何为真空? 元朝萧廷芝:“返本还元为真空”。 炼丹时返回无声、无形、无欲的炼丹境界就是真空。 何为虚无? 吕洞宾曾经有言,道:“心中无物为虚”。 这是可信、可行、可修炼出来的虚。 何为真虚无? 张伯端说:“金丹无中不无,乃真虚无。” 真虚无的虚是虚而不虚,无而不无,心中无我、无物的炼丹境界。 何为无物? 白玉蟾说:“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一个忘字,则是无物也。” 这种忘形、忘气、忘神的说法,是可信、可行、是可以修炼出效果的说法,来源于庄子的“坐忘”论。 陈云十分清楚,正常而言,其实哪怕做入定的功夫也做不到“虚”。 所以想要入“虚”,对于寻常人来说,需要耗费极大的工夫去尝试。 “我不用那么麻烦。” 陈云目光里充斥着一丝回忆,“先前,老祖宗让我体会过‘虚’,在那样的境界之下,我感受不到世间的一切,好像有了灵魂,没有了身躯,也没有了思维,更感受不到时间、空间的存在,就好像自身都从来不曾存在过。” 那是一种心静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如生如死的神奇境界。 “只要我能做到这一点,想必就能真正意义上炼阳神了。” 陈云不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不过这么多年修炼下来,按照经验,自己猜测的应该没错。 他决定尝试一下,让自己进入到真“虚”的境界中,看看能否激动灵光,从而炼阳神成功。 想着,陈云闭上眼睛,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 这点他很容易做到,几乎没有耗费什么时间。 只是如何让自己从心无杂念进入真正的“虚”,他发现有一些困难。 “哪有可能第一次尝试就功成?不着急,慢慢来。” 陈云心态很好,继续尝试着入“虚”功夫。 虚境是一种超越肉体和思维的境界,是一种与宇宙合一的感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