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重臣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二十年之久。 其间杨氏虽有立国称王,所建之国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 天祐九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天祐十二年,吴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始镇润州,总领升、润、常、宣、歙、池六州之地。 徐温在润州建立霸府,留其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专擅朝政,但朝廷大事由他遥控。 天祐十四年,徐温迁治金陵。 后徐知训被朱瑾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即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当初正是陈云出面,降服了朱瑾请来的豹魔王与鬼王韦恕,这才让徐知诰在徐温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徐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 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之后徐知诰凭借过硬的手段,硬生生将权力抓在手上,并且压得徐温的儿子徐知询只能拥有一些看似地位很高的虚衔。 在杨吴后期,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 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 经过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天祚元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 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 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天祚三年,徐知诰建立齐国,设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十月,杨溥派遣次子、摄太尉杨璘传位于徐知诰,国号齐,改元昇元。 昇元二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这就是整个南唐的由来。 由此可见,李昪绝对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人。 如果他能再长寿一些,兴许问鼎中原都可能。 可惜的事情是,李昪在昇元七年驾崩,由其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元宗。 李璟能力虽然没有其父那么强,但依旧是一名雄主。 他继位十几年的时间内,一边与吴越国交战,一边还趁机灭了闽国。 可惜的事情是,李璟虽然有能力,但是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控方向很一般,错失了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的机会。 幸好在前两年,李璟抓住机会,灭了周边的小国楚国,让南唐势力达到巅峰。 俗话说盛极而衰,当南唐势力发展到如此地步以后,真正的考验来了。 南唐保大十三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二年。 李璟震惊的得知,后周皇帝柴荣准备御驾亲征南唐。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璟显得有一些慌乱。 因为他深知南唐如今的实力与后周相比处在弱势。 如果后周展开全力猛攻,是有可能灭南唐国的。 李璟急忙召集南唐诸多大臣商议此事。 “大周皇帝御驾亲征,我等如何是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然还能怎么办?” “你说的倒是轻巧,大周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前不久刚刚击溃北汉与契丹联军,岂是我朝能敌?” “打不过就不打了?难道坐以待毙吗?” 文武百官,吵吵闹闹,始终没有给出合适的应对方案。 李璟很是不悦,匆匆忙忙结束了这次朝会。 他回到寝殿所在的后花园很不是滋味,整个人显得忧心忡忡,生怕南唐被后周灭国。 正当李璟不知所措时。 忽而,后花园一阵金光照亮。 李璟脸色骤变,还以为有刺客,正欲喊侍卫过来。 未曾想,这边声音还未喊出口,金光之中便浮现出一尊佛陀。 这尊佛陀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给人一种极为亲切的感觉。 李璟见状,虽然依旧保持警惕,但是并未立即呼喊侍卫,而是遥遥行礼问候道:“吾乃大唐皇帝李璟,敢问你是哪位高僧?” 佛陀笑容满面道:“吾乃佛教未来佛弥勒菩萨。” 嗯,现在佛还在的时候,弥勒佛并不是真正的佛陀,只是菩萨的“职称”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