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陶白老先生,白水书院那边不要紧吗?”平南郡主坐在首位,她内心对陶白大儒十分尊敬。 曾经陶白大儒入朝为官,可是却生不逢时,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是他太过固执,所以引来朝堂上官员的针对。他主张创办书院,为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免费提供教学。 可是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对朝廷来说创造不了任何财富。 这花的可是朝廷的钱,又不是你陶白花钱,凭什么提出提出这种创办书院的想法? 自从陆国公开始平定宗门,这国库还处于亏空状态嘞,哪里有闲钱来提供教学。 可是陶白并没有因此放弃,反倒是想尽各种办法。奈何朝堂之上,根本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想法。 那一日陶白在朝堂上因为百姓们的教育问题,和朝堂百官发生争执。 他一气之下摘掉官帽,迈步走出朝堂。仰天大笑两声后,跨出出朝堂门槛,这一步让他突破三品,儒道圣气降临,成为当代大儒。 对儒道修士来说,他是不畏权贵,不折腰的榜样。所以在整个天元王朝,陶白大儒的地位水涨船高。 能得到他的指点,相当难得。 陶白微微一笑,轻轻点头:“多谢郡主关心,书院那边有人在打理。” “既然如此,那就请陶白老先生点评黄鹤楼才子才女们的诗句吧。”平南郡主郡主声音清冷,似乎脸上从来没有过笑容。 陶白先生轻轻点头,旁边的下人把才子才女们写好的诗句送到他的面前。 “禀告郡主,敢问这次的诗会,是不是只要身份到位,什么人都能来参与?”就在这时,李韩整理了一下衣袍,站起来笑着问。 他是七品儒道修士,现在堪堪能把诗句赋予鲜活的生命。也就是说能够凭借着诗句隔空打人,却不外露任何气息。 平南郡主目光淡漠:“本郡主说过,能来这里的,都是才子才女。” “能听到郡主的这个回答,我很荣幸。只不过,国公府的世子,算是才子吗?”李韩说到这里,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这话说出来后整个黄鹤楼都沸腾起来,最近国公府的世子追求郡主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哪怕是一些不问世事的儒道修士,来到黄鹤楼后多少也听过些传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