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稀饭很快煮好,江忱、张春喜和江瑶三人围坐在小饭桌前吃早饭。 刚煮好的稀饭还很烫,张春喜一边吹气一边问江瑶,“瑶妹儿,把你坛子头的泡豇豆捞两根出来下稀饭。” 江瑶瘪了瘪嘴,“没了,被他们吃完了。” “啥都没了啊?” “还有几个泡海椒。” 张春喜一噎,“行嘛,泡海椒也可以,去捞出来,这稀饭白滋白味的。” 等江瑶放下筷子去了厨房后,一直沉默的江忱开了口,“手表呢?” 张春喜嗦了口稀饭,烫得眦牙裂嘴的,“藏在我屋头的。” 江忱想了想,“吃了饭你回去一趟,拿几件衣服过来,这段时间暂时住我这边,顺便把表拿过来。” “要得嘛。” 张春喜又嗦了口稀饭,抬头说,“你把三轮车钥匙给我,我骑三轮车来回快些。” 江忱把兜里的钥匙扔给他,不忘提醒一句,“路上小心点。” 张春喜笑嘻嘻的把钥匙揣兜里,“我的技术你还不放心哦。” “你死了不要紧,不要把三轮车给老子搞坏了。” 张春喜:“……我R,还是不是兄弟伙?老子的命还比不上一辆三轮车?” “你的命又不值钱。” 扎心了。 —— 水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了,黄澄澄沉甸甸的稻穗垂着头,在微风下左右摆动。 阮秀秀戴着草帽,穿着水鞋,手里拿着镰刀,弯着腰在田里浑汗如雨的割稻谷。 这个年代的农村没有煤气,村里人更舍不得花钱买煤饼,煮饭烧水都是烧柴,玉米杆是柴,稻草同样也是柴。 因此割稻谷时要贴着根部割,这个动作需要一直弯着腰,一天稻谷割下来,腰酸得打不直。 割下的稻谷整齐的摆放在地上,等割完了再运回家,用打谷机脱粒,脱完粒的稻草晾晒干后再收进柴房做柴火。 阮秀秀每天做的就是这些。 好在,这是家里的最后一块水田了,收完这块田,今年的秋收就算是结束了,她就可以准备去大学报道了。 想象着进入大学后的美好生活,阮秀秀干劲十足,弯着腰继续卖力的割稻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