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九九九年的年底很忙,准确的说应该是两千年的年初非常忙。 陈时平的电话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过来,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华夏发行那边打过来的。 说好的大家一起开公司,你怎么跑了啊! 引进片标准的事情都扯皮快一个月了,到底什么意思啊。 讨论这么久也没个人出来拿主意,就这么拖着得到什么时候啊。 还指望引进几部大片狠狠的赚一笔呢! 陈时平每次接到电话都是敷衍着过去,就硬拖呗。 他的目的就是把华夏发行拖成一家可有可无的公司。 以后每年引进个一两部,不至于让它倒闭就成。 华夏发行的成分那么复杂,半死不活是最好的了。 况且功能重复,对于中影来说影响很大。 上影的黎助理这段时间都没回上海,一直在京城呆着呢。 他发现没有好办法跳过这个环节,都开始绞尽脑汁主动帮忙完善引进片标准了。 争取快点把这個章程定下来,然后再去考虑下一步。 不然华夏发行就这么尬着,上影那边的合资计划也得尬着。 黎助理现在都服了,谁能想到陈时平玩赖的啊! 以前做事都是雷厉风行,现在忽然整这么一出,真真的被恶心到了。 关键是这个问题很无解啊,陈时平打着完善标准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的出发点,都没办法从根上否定这件事。 最主要的是,局里也不管,帮着陈时平一起拖。 真的是上面没人寸步难行啊。 中影才是局里的亲儿子,其他公司都娘不亲爹不爱的。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上影现在不是局里管着了呢。 过继出去的孩子还想和家里的亲儿子比,怎么可能嘛。 华夏发行现在的局面就是陈时平和局里都想看到的。 本来局里也没想多弄过一个引进片公司,要不是上影带头闹腾,才不会成立华夏发行。 现在这种情况最好! 自己个儿玩去吧! 不过就是苦了韩老三,这家伙每天都在集团和华夏发行两头跑。 陈时平也只能对他说一句辛苦。 华夏发行那边不用管后,陈时平也把时间抽出来处理其他事情。 在年底前把各个事情都处理好,不然过年都不好过。 博物馆奇妙夜的发行在陈时平这里都算是小事了。 明年大集团要合并,院线要改革,动画系列电影要全面铺开,全都要提前准备好。 还有数字化基地的工作也多的很,一部电影的发行在陈时平这里真算不上什么大事。 陈时平在办公室忙着处理文件的时候,小李秘书敲门进来,递过来一份文件问道:“陈总,明年几个厂子的剧团要并过来,这是具体的文件。” “放着吧。”陈时平说完,忽然放下笔抬头问道:“剧团那边现在还有多少在职员工?” “几个厂子加在一起有五百多人。” 陈时平敲敲桌子思考了一会说道:“明年剧团招最后一批,以后不招人了。” 小李秘书愣了一下,忍不住问道:“真不招了,那剧团以后不是没有新鲜血液补充。” “时代不一样了,剧团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陈时平摆摆手说道:“你去通知剧团的负责人下午四点吧,四点过来找我。” 小李秘书点点头出去了。 搞不清楚陈时平怎么想的,剧团要是不招人了,那以后集团的项目怎么办呢? 都用社会上或者别的单位的演员?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真的是想不明白啊。 不过她也不敢问,只能自己琢磨了。 陈时平的办公室里,他拿起剧团的那份文件看一会后,忍不住叹气。 有些部门的确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剧团现在的结构臃肿,人员老化严重,关键是民营资本的进入,剧团已经没有什么优势。 当初厂里为了市场化,捧出那么多演员出名,现在市场已经成熟,就不需要中影来继续造星。 演员是娱乐圈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还是切割掉比较好。 名利动人心,集团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关注这些演员,那么多人中总会有人出问题的。 一旦出了问题,抹黑的就是集团了。 切割掉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剧团演员后,集团以后的项目也能和民营资本加强合作嘛。 给民营公司出钱出力出人的机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