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倒赶巧了。”大娘说着进了院门,寻了个矮凳坐下。四下打量了一番“大妹子可真勤快啊,这处院子之前那是乱得没法住,现在看着舒心多了。” 秀晴添了热水又取了个干净杯子,倒了茶递给大娘,自己坐下道“多费些力气罢了。既是要住下,自然要住得舒服一些。” 张大娘接过热茶,吹了吹“大妹子贵姓?上回见得匆忙,都没来得及问上一句。” “小女姓张,大娘唤我一声秀晴就行。我家小子名唤张节。” “姓张?真是太巧了,我们家也姓张啊。妹子,上次见你时就看你家孤儿寡母的,以后若有事只管到隔壁知会一声。”张大娘见是同姓的小娘子,心里更多几分亲近之心。 秀晴孤身在外,能多得几分邻里照应,心里也十分高兴。“张家姐姐有心照拂,秀晴先谢过了。” “哎,别说这种见外话。我家男人在木行里做活,手艺还过得去,家中只一独女,叫大妞。憨得很,整日里和她爹斗嘴,日子久了,你可别见笑。”虽是这么说,张大娘提起家里人却是一脸温厚的笑意。 秀晴想起第一次来这鹿儿巷,听到过大妞的哭声,心里明了几分。“有这样一个娇儿,家中一定快活不少。” “呵呵呵... ...哪里,整日吵吵得我头疼。” “听您说起张大哥是在木行里做活的,不瞒您说,我打算开个面摊,正要去寻人做些桌椅板凳之类的物件,不知道张大哥可能够做得?” “难怪闻见你家香得不得了,原是要做吃食生意。你那几件物件要什么样式的,怎么个大小,只管说与我,这点活计他要不了多久就给你做了。” 这么一来,不用去集市上寻了,秀晴倒省了不少事,想了想便道“这是家中煲了高汤和臊子,想着开面摊之前先做出来试试味道,也不知道到底如何,不如晚间煲好了送与您一些,帮我尝尝看,也给我拿些主意?" 闻着这香气,张大娘就知道味道不会差,秀晴这么说多半是为了答谢她家帮忙做木活的人情。”既然如此,那我便不与你客气,只管端来了叫我家男人和大妞尝尝,他们爷俩都爱吃,好不好吃的尝一舌头就知道。“ 俩人说好,又闲聊了一会,张大娘便回了屋。 日头西斜,高汤已是煨得色泽奶白、浓香四溢。秀晴熄了炉子,关上门,准备去接张节下学。 下学路上,张节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秀晴又给他买了笔墨纸砚,边说着边回了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