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中秋-《徐徐诱之》


    第(1/3)页

    第37章  中秋

    虽是过节,但宁铮也不得消停,还是例行去军部处理了一下午公务,到了晚上六点,他才匆匆赶回来,和奉九穿戴整齐去了大青楼的宴客厅。

    奉九见到了很多平时都没什么机会碰到的人,  比如老同学宁鸿司。

    鸿司今年七月高中毕业,本应考大学,结果他提出要去日本等东亚国家游历,增长见闻,老帅对这个幼年失怙的长孙一向极为疼爱,当即同意,所以他这也是刚刚回国。

    他本来穿着一身合身又显得整个人朝气蓬勃的中山装进来,结果老帅一看到脸色就是一沉,疾词厉色地要求他赶紧回去换掉。

    这也就是他最喜欢的孩子之一,再加上老帅年纪渐长,脾性变得平和,要是换成其他人,只怕早一顿家法伺候了。

    鸿司这个举动也让奉九震惊,毕竟全中国谁不知道老帅跟国父的治国理念相左,从不认同“新三民主义”,所以看到由国父始穿从此风行全国的中山装自然大发雷霆。

    很多军人和男学生日常最喜欢穿黑色中山装,老帅为了表示大度,自然不会明面上公开禁止穿中山装,但稍微明白点的,谁会故意去触这种霉头。

    鸿司到底在想什么?

    鸿司在大嫂焦急的眼神和低声劝告中还是默然不语,正在此时,他用余光看到奉九和宁铮进了宴客厅。奉九进来后站在二嫂身边,一边和二嫂寒暄,一边止不住内心的关切,用不安的眼神看了看他,鸿司忽地就服了软,迈步向外走,在经过奉九身边时,忍不住对她露出一个暖心的微笑,低声说:“我给你带了好东西,等明天再给你送去。”

    奉九还没反应过来,他已迈步出了门。二嫂没说什么,只是神情略有些变化。

    宁铮站在常驻京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的二哥身边,神情亲热地交谈着,一边时不时地看看奉九,待看到鸿司跟奉九说话时的神情,眉头忍不住微微一皱。

    老帅看着满地子嗣,不禁心情大好,想来想去,一掏兜摸出一大把今年六月份刚面世的,镜面浮雕精铸着自己戎装陆海军大元帅光辉形象的纪念银币,在灯光下更显得银光乍乍,绚丽耀眼,发给年龄还小的孩子们一人一个。

    老帅想了想,招手让奉九过来,又掏出一个样币给了奉九,这种样币不会在市面上发行,数量不足二十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看着三儿媳接过样币高兴的样子,满眼的欣赏和疼爱,一旁的宁铖、宁铮、巧稚、巧心之流的正经子女则都没顾上。

    她可能是每个父亲都想要的女儿吧,二嫂颜乐龄见此情景啼笑皆非地想着:又漂亮又活泼娇俏,在传统的中国严父面前也不会压抑自己的天性,内心是相当自信的。这种自信大概来源于她本身的优秀和唐氏家族的宠爱,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物,她都能不卑不亢,从容应对,而她现在只有十七岁。

    老帅看着奉九,忽然有点遗憾,自己的大女儿首芳倒是够“活泼”,不对,那叫疯癫,行为做事大开大阖,简直就是年轻时女人身的自己,说是个女胡子都没人有异议,毫无高门贵女的自觉和素养,得亏有自知之明,选了个受得了自己的丈夫。

    两个大点的女儿呢,巧稚从小被自己吓到了,据她的奶妈和姨太太们说,巧稚本性其实挺活泼的,但一到自己跟前就表情僵硬,连一句话都没有了……也有可能不只是害怕,还有憎恨吧,毕竟,宁铮和她的亲生母亲,自己的嫡妻,的确是因自己太过凉薄才伤心弃世的。

    一想到这儿,老帅借着又低头掏兜儿拿银元的功夫,擦了擦眼睛,他的妻啊,要是活到现在,也不过才五十五岁而已。

    嫡女尚且如此,其他那些庶女就更不用提了,一年见不得几面,见了他也都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大儿媳二儿媳则皆为温婉克己之人,再说嫁过来时年纪也都不算小了,所以举手投足皆是成熟女子的做派。

    只有三儿媳奉九不同,见了自己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这份自在坦荡就是让人舒坦。

    其实世间万事万物,最难拿捏的,就是一个“度”,完全靠自身的悟性去揣摸、去领悟。

    奉九做事,称得上是进退有度。

    待清点完各房人数,老帅搀着母亲,率领家眷浩浩荡荡出了宴客厅,到了宽敞的中庭。

    奉天过中秋的规矩,往往是入夜后,家家户户就在自家庭院中设置好供桌,除了摆上月饼,还要再配些毛豆、山里红等简单的吃食,先拜月,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应将圆饼邀明月”,借着皎洁的月光边吃月饼边赏月。

    当然,根本不用担心会不会下雨而搅了这份过节的心情,因为奉天的秋季雨水极少,奉九自有记忆以来,中秋节还没下过雨,倒是清明节非常应景,基本每年都下。

    此时中庭早已摆好一长条案几,帅府的中秋节供桌,自然也得不同凡响:正中是一个足有十斤、直径超过一尺印有“郁仪宫”几个字样的大月饼,品种则是全奉天人公认最喜欢的“自来红”,也就是在面里加了红曲粉,用香油揉面制成的红色“提浆月饼”,做月饼的师傅以前是清宫御膳房的人,所以这是地地道道的御制月饼。

    大月饼左右各摆着一个三斤的月饼,却是很受家里小孩子喜欢的“广式月饼”,厚厚的外皮儿,十足的伍仁馅料,然后才是各样小月饼分列两边摆了数盘,还摆了各种酒水和清茶数盅。

    奉九最喜欢的则是奉天地区特有的根据“苏式酥皮月饼”改进的“双酥椒盐月饼”,还有就是上海“老大昌”的“鲜肉月饼”。

    供桌上还插空摆着不少应时鲜鲜果和时蔬:蟹爪、玉楼春这些开得灿烂丰盛的秋菊自不必说,紫盈盈的葡萄、咧嘴而笑露出一口晶莹牙齿的石榴、黄灿灿的大柿子、枫红色的盖县林檎果、再加上南瓜北瓜,满满当当。

    其中引起奉九注意的是只带芽子的白藕,一节雪藕欺霜赛雪,用荷叶托着,让一旁的宁铮不禁想起昨夜啃的太太的藕臂来,眼睛又不自觉地黑了几分。

    奉九哪里想得到他居然在这个时候也能联想到一些龌龊事儿,正过来想问问他为什么要供一节藕,宁铮已握过送上门来的奉九的手臂,她今晚穿的是件月白倒大袖,雪臂本来就露着,宁铮趁着左右没人注意快速地把奉九的胳膊含进嘴里猛吮了几口,放下后才解释说因为雪藕孔孔相通,中秋用来上供,据说可保佑学龄儿童七窍玲珑,聪明睿智。

    奉九被偷袭,气得要命,但周围这么多人,也只能忍下,只是趁着夜色昏暗,把胳膊在他绛红色长衫的袖子上暗暗地蹭了又蹭,宁铮好笑地由着她。

    不过他说的话奉九还是记下了,可转念一想,自家没这个规矩,怎么家里人读书也都很好呢,可见是没个准儿的。

    供桌上都是应时瓜果,但只不见秋天才产下的梨子,连一个都没有,转念一想,也是,因为中秋节是团圆节,自然不能有“离”,这么一看,原来帅府里的人也喜欢讨好口彩。

    供桌上最显眼的当属兔儿爷,也是在座的小孩子的心头好——以泥土塑成兔首人身,端端正正地坐着,足摆了十好几个,一看就是按着家里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的数目预备的,精致的泥偶有扮成武将的,有扮成皇上的,文官、书生……甚至还有闺阁小姐的各种造型。

    月供摆毕,宁老夫人和老帅先落了座,下人上来燃了香,小孩子们挨个过来拜月说出自己的心愿,祈求月亮婆婆的保佑,然后一人领一个由洪福发的兔儿爷,欢欢喜喜地到一旁玩儿去了。

    大人们则不用,默默地在心里许愿即成。

    奉九不大喜欢这种跟寺庙里的佛香相近的气味,远不如供桌上那些新鲜蔬菜瓜果的香气来得清心宜人。

    此时宁铮被巧稚叫过去不知干什么去了,有几个小孩子掏出父亲、祖父给的银元,互相比着,争论着,此时天上明月如一轮银盘,高悬于夜空,奉九没什么事儿干,也掏出银元,忽然发现,这皎洁的明月,跟手里刻着老帅一张留着东乡平八郎式样八字胡的脸的银元,称得上是交相辉映。

    她玩心忽起,拿着银元对着月亮的光亮左闪右晃,正在这时,刚刚被老帅训斥回去换衣服的鸿司不知何时回来了,换了一身月白长衫,背着手儿站在了她身旁,看她手拿银元,不用交流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他扑哧儿一声笑出来,低声说:“顽皮。”

    这声音里含着一丝纵容,奉九却根本没听清,只是见他来了,抬头对他笑了笑。

    此时他们都穿着月白色衣裳,两人年貌相当,远远一望,自有一种养眼的气息散了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