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鱼皮豆-《徐徐诱之》


    第(1/3)页

    第67章  鱼皮豆

    吃过了饭,奉九打算去恩德堂院看看孩子们——前几个月都在忙老帅的丧事,她已很久没去那里了。

    宁铮难得有时间可以陪着太太去,奉九想着,说不定还可以遇到家里其他人。

    真被她说着了,奉九一进去就看到了媚兰和她家小龙生,还有自家大嫂,宁铮二嫂颜乐龄和二哥宁铖,他家的一对宝贝鸿允和雁英,再往后一看,哈,居然还有宁老夫人。

    老人家自从老帅离世,来恩德堂院反而来得更勤了。

    今天也是巧了,唐宁两家人还有闺蜜居然都凑到一起了。

    宁铮、奉九忙给大家挨个问好,他们也是刚到,不免个个惊喜。

    小辈们陪着宁老夫人说了会儿话,老夫人言笑晏晏,精神头不错。

    她转头又跟刚才就闻声迎出来的院长黄美仙唠了起来。

    这位黄女士人到中年,衣着朴素,身材瘦小,本是第三军师团一位战死沙场的中校军官的遗孀,人极能干,这也是宁铮当初特意派来替奉九坐镇的。

    奉九轻轻扭了扭鸿允和雁英的耳朵,一转头看到媚兰怀里的龙生,立刻眉眼笑地拍着手让他到自己怀里来,宁铮则过去跟二哥说话。

    她是此时刚十个月大的龙生的干妈,孩子自生下来就与她很亲近,也经常见面。

    这小娃娃有着一双窄窄的凤眼,眼线极长,挺瘦的鼻子,抿紧的嘴巴,跟吉松龄一模一样,秀致清绝,奉九赞叹着,就这小模样,长大了也不知得迷倒多少姑娘。

    小家伙很给面子的一笑,双手一张,倾身就要到她怀里来,这孩子天生性子冷些,能这样已是难得。

    奉九亲亲爱爱地把他接过来,柔柔吻了吻他的小胖脸蛋儿;媚兰在一旁看着,不经意间看到正跟宁铖聊天的宁铮闭了嘴,一脸温情地看着自己太太,不禁笑了起来。

    此时正是奉天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没有多少风,秋阳高照,到处金红棕黄,树木都在换装,西府海棠也开到了最后。

    奉九跟干儿子亲近了一会,还给了媚兰,找不苦去了。

    刚刚奉九没注意,现在才发现,在外面玩耍的堂院里的小把戏们没象以往那样,一看到他们来了就兴高采烈地拥上来,而是一排排地把头扎在草丛里,屁股撅得高高,专心致志地在找“天天儿”吃,连他们来了都没发现。

    这个时节,低低矮矮、开着小百,酸酸甜甜的紫黑色天天果儿结得到处都是,奉九光从后面观察摇来摇去的一瓣瓣的屁股蛋儿的形状,就精准地揪出了不苦,还有他身边的不咸。

    奉九先贴了贴小哥俩的脸蛋儿,又挨个掐了掐;不咸不像哥哥长得那么俊秀,而是虎头虎脑的,也不知像谁了,但更活泼,也更会争宠;虽只会站着,话还说不利索,但也不耽误他揪着姑姑的褂子让她把自己抱起,然后就在奉九怀里一拱一拱的得意非凡。

    不苦虽然特别喜欢二姑姑,但对吃天天儿的感情也很深。他略带轻蔑地看了一眼赖在姑姑怀里的弟弟,又低头尖着眼睛去找天天儿,忽然一道狭缝里紫光一闪,他赶紧弯腰拨开一看,又发现了一大把紫莹莹的天天儿,赶紧很义气地喊了一声弟弟,不咸立刻又闹着下地,他这个年纪,很把大自己几岁的哥哥当回事儿。

    不苦尽责地充当小弟的领路人,兢兢业业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淘气,誓要把二姑姑亲身传授的绝学传承下去。

    奉九拎着耳根子告诫不许他们太淘气,就让他们跟堂院里的孩子们接着玩儿去了。

    二哥宁铖正跟老夫人说着美食的事儿——宁铖是全中国都有名的美食家,因常年在平津一带长驻,所以对那一带的餐馆了如指掌:口味刁钻不说,手上也真有功夫。

    奉九望着宁铖一说起招牌菜式满眼冒光的架势,心里想着,如果能选择,二哥可能更倾向于做个餐馆老板吧。

    为了给老人家解闷,宁铖挺卖力气,可惜常年不在家,对老人家的喜好并不大了解。而对于吃食,年岁愈长的老太太还真没多大兴趣,只听了几句就意兴阑珊的——刚刚跟黄院长唠得挺好的,但黄院长一看宁铖凑过来,就知趣地退了。

    奉九站一旁听了会儿,不动声色地捅咕宁铮,让他过去陪老人家在偌大的堂院前院溜达溜达,顺便再找黄院长唠唠,自己则凑过去细听二哥的美食评鉴宝典。

    最重要的听众走了,只剩下老婆、孩子和一个奶娃妈妈,一个抱在怀里的奶娃子,二哥也有点讪讪然,不过一看奉九过来,立刻又来了神儿,他知道三弟妹是喜欢厨艺的,难得,真难得。

    “三弟妹,你来得正好,我考考你,考校厨师功力,做什么菜最合适,还省时?”

    奉九茫然地“啊”了一声,“这个我完全不懂啊,二哥。”

    宁铖一听得了意,伸出两根手指:“不用多,就两道菜——炒掐菜和醋椒鱼,一个以汤带味儿,一个不能多出汤,结了。”

    曾有一次,宁铖去“登瀛楼”吃饭,主灶看到宁二爷,都知道他的喜好,于是做了道早已流传出来的鲁菜——“帅府醋椒鱼”助兴;宁铖一吃之下,说这菜味儿不对:胡椒拍碎炝锅,再加葱姜煨鱼;调汁要吊鲥鱼汤而不是鸡汤;最后的最后,别忘了鱼嘴里要塞上一颗鲜豌豆才大功告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