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第(2/3)页

    前几年病逝的刑部尚书卢承庆亦是如此,叮嘱儿孙务必用寻常衣物装殓,坟墓高度能让人看到就好,墓志铭只记录官职、爵位、年代,其它修饰一概不要。

    谁给寺庙送的东西多,谁就孝顺,谁就有面子,谁就能扬名。

    谁家先人希望后代连饭都吃不上?

    孟凡微笑,示意上官婉儿没必要担心,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令其稍稍心安,决定暂时不管此事。

    厚葬亲人,已开始深入百姓观念之中,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如此。

    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这么做了,你家因生前罪孽而在地狱受苦的先人就可以超脱。

    另外,此事虽是突然想到,但越想越觉得可行,于国于民都是极好,能让生者享福。

    今上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下旨修建的慈恩寺,同样有着高规格仪仗。

    就这样,一路从皇宫里抬出,仪仗威严,文武百官都得立在光顺门相送,敲锣打鼓送到寺里,短暂陈设一天,接受各种法事。

    中元节都不忘谏言,孟道长真没白吃国家禄米,而且他还觉得,厚葬之风也需要打压一下。

    负责收东西的胖和尚就差咧嘴了。

    类似于后世去寺庙烧香,九十九套餐、九百九十九套餐、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

    由于出门前特意换下道袍,又没有修持酆都黑律,倒也没有太多限制,别自己脑残,非要欺师灭祖加入就好。

    现如今,唐朝尚未衰落,尊重该教不假,但严格限制民众抛家弃子遁入空门,避免朝廷财政入不敷出。

    亦或,太史令与公主关系亲近,二圣意欲撮合二人。

    一番操作下来,堂下信众特别是心软命苦的女子,早就哭成了一片,纷纷摘首饰掳戒指手镯捐献给寺庙。

    用供盆暗自较劲!

    对标地官赦罪日的盂兰盆节,所宣扬的就是竭尽所能去供奉,让高僧们吃饱喝好,如此方可减轻祖宗罪孽。

    略作思索,孟凡回答。

    “我记得不远处有一家寺庙,今日也举办俗讲,郎君要进去看看吗?”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如此就拿另一个身份遮掩:

    正七品太常博士。

    “那就去见识一番吧。”

    主讲的大和尚从边门走出来,启齿高诵佛号,开始了万众期待的俗讲。

    只听一声吆喝,鼓磬齐鸣。

    同时,一些德高望重老和尚会严格约束门下,督促后辈钻研佛法、大慈大悲,并不吃信众的白食,自己也会开垦种地,实现自给自足,并施粥、施饭。

    “明天长安各家寺庙会安排俗讲,以前还觉得挺有意思,现在就感觉也没什么。”李令月认真道。

    民间一些贫因者,为了厚葬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这种做法实在是徒伤教义,无益泉壤,为害太深了,以后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禁止。

    那时候,唐朝建立伊始,百废待兴,丧葬上就沿袭隋朝,有铺张奢侈的苗头,但却及时被朝廷止住。

    而历史上为何屡屡灭佛的原因,孟道长有所了解,北宋真宗之前大和尚随意搞三俗,根本没修行的样子,还喜欢兼并土地,利用身份便利,不向朝廷纳税,肥了自己、肥了佛陀金身。

    诚然,朝廷已经有大臣注意到此事,已故宰相萧瑀率先践行薄葬之风,遗言:我死后只穿一件单衣,棺材必须轻薄,里面放一张席子就好,儿孙不许增加别的东西。

    如今这盂兰盆节,已经被佛家搞得不伦不类,行香拜佛是个人自由,没必要进行指责,但攀比就不对了。

    孟凡其实也曾有机会大赚一笔,但他没要,毕竟抱云观就自己一人,搞不来锣鼓喧天的场面,也觉得完全没必要,劳民伤财。

    太史局不少同僚经常说,这种风气如今又兴盛起来了,早在太宗贞观年间就有此论:

    虽然为亲人送终的各种做法,已经详细地写在各种礼仪法典中,失礼违法的后果,刑罚上规定的也很清楚。但一些人还是以厚葬来奉终,以建筑高坟来行孝,为死者准备的衣衾棺淳极尽奢华。

    目连,目连啊……”

    不仅如此,高陵县令张敬业胆子太小,担心自己的忠心没被李义府看到,亲自在工地上干活,不敢偷懒。

    道家真人携美游览寺庙,

    此时此刻,走在佛寺之内,听闻孟凡所言,上官婉儿心中一惊,凑到他身边附耳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