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天生美玉-《我欲扬明》


    第(3/3)页

    “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民无信不立。”

    “这个回答你怎么看?”

    或许是因为松平竹千代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又很少见到来自故国的人,渐渐地被眼前这位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者给‘迷’住了,放松了一开始的矜持和警觉,也就敞开了心扉,说道:“起初竹千代也不明白圣人为何弃食而取信,因为没有食物,人就无法生存,还谈什么信义之说。”

    雪斋禅师微微一笑:“你对食物如此看重,是不是曾经饿过肚子?”

    “是。”松平竹千代说:“我们在尾张做人质之时,被信长公寄养在热田神社。神社的社家加藤图书助先生对我们很好。可是,他时常会被请去做法事,下面的那些佣人认为我们是来自三河的敌人,故意不按时给我们送来饭食。我们只好饿肚子。我那两位‘侍’童天野三之助和酒井七之助,一饿肚子,就会心情郁闷,烦躁不安。尤其是年纪最小的天野三之助,有时还会饿得哇哇大哭……”

    听到松平竹千代的倾诉,雪斋禅师仿佛看到了三位幼童在敌国做人质的艰难生活,让他既感到心酸,更感到惭愧,这就把话题又转了回来:“你刚才说你起初这样认为,也就是说,你后来改变了那样的看法,接受了圣人弃食而取信的主张?”

    “是。”松平竹千代说道:“后来张师傅给竹千代解说了这个问题,竹千代就接受了圣人弃食而取信的主张。”

    “噢,是这样子的……”雪斋禅师沉‘吟’了起来。

    尽管雪斋禅师并不知道,松平竹千代所说的“张师傅”,竟然是明国皇帝的天子近臣、御前办公厅秘书张居正,兼任国子监司业正是为了教育、感化眼前这位被明国皇帝固执地认为一定会改变曰本历史的少年,但他还是想知道明国人如何看待这个攸关国家立国之本的问题,就追问道:“那位张师傅是怎么说的?”

    “张师傅说,因为有信义,人才成其为人,禽兽也有食物,却不能成其为人。”

    雪斋禅师暗自点头:那位明国人“张师傅”一语道破了个中真谛,不算是个昏庸无能的书呆子,看来松平竹千代此前并没有荒废时光,也没有遇到那些昏庸无能的老师,让他既感到庆幸,又有些悲哀——如这样的璞‘玉’,竟然身在异国他乡,任由明国的师傅雕刻琢磨啊……

    突然,他的心头灵台一闪,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此天生美‘玉’,为何我不将他收为徒弟,将平生所学尽数传授给他?即便他日后不能象他父亲那样全心全意地支持今川氏,看在师恩情分之上,大概也不会成为尾张织田氏对抗骏河今川氏的帮凶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