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撤退(中)-《理想年代》
第(2/3)页
而反观德国人,在狭义上,总参谋部是普鲁士军队地指挥中枢。负责对战争各方面的研究,制定部队机动方案及战役实施方案,拟定作战和动员计划。在广义上,总参谋部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军事理念、虽然当时的欧洲各国都先后设立总参谋部,但德军总参谋部因其完备严格的培训机制和靠实际表现而非出身门第作为奖惩标准而声名卓著。
最早成立在18o6年的德**事总参谋部是由普鲁士地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和奥夫斯特・冯格奈森瑙两位将军所建立的,不过直到1821年任总参谋长卡尔・冯・米夫林男爵上任这才标志着总参谋部的正式成立。
德军总参谋部的培训机制并不只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参谋人员,而是更为了培养出具有具有丰富知识、广阔视野和献身精神的职业军官。
总参谋部拥有着较少受政治势力控制的特权,而这一点更是在1871年在德国宪法中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比于中国的参谋制度建立缓慢,日本在这个方面要起步很早。明治维新之初,日本便从德国请来了梅克尔少校担任陆军大学校的教官,建立了日本现代参谋制度的基石。培养起了日本陆军的参谋人才以及高级指挥官。
袁世凯北洋军的现代参谋制度还很原始,李想革命军的现代参谋制度也很草台。
而李想是非常欣赏德国的军事、工业的先进性,希望能够从德国引进德式军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战略战法、部队单兵的战斗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革命军高层更是欣赏,因为这一点和革命军精神很是相似。正是因为希望从德国人那里获得先进的理论知识,以便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内捍卫革命的坚决果实、对外则能抵抗外来侵略。
只是现在的条件,要请德**事顾问,太困难。革命军高层也只能用在德国学生日本那里学到的一点皮毛,摸索着自己建设……
李想打量着曾高,这家伙满嘴跑火车,又爱吐苦水,边听他唠叨一边笑道:“操之过急?不,一点也不急!北洋军不是革命军最终的敌人,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迫切者,当然指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迟延其实现。这场辛亥大革命,处处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东京的空气已然不快……设想,战争一旦爆发,则国民政府有坚忍意志,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敌方要求,沉默接受。这不又是一场甲午吗?民气即是造成抵抗意志,故不容轻视。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当家,苟领袖无此种意志,则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抵抗意志必须有实力之兵力,方有固定之基础,目前中国陆军之实力,即使北洋军,故不能担任现代战争,但未若不可用持久抗敌,迫使其增加兵力,一切重要莫过于成立虽小而极端新式之国防军。”
曾高听了一怔,日本威胁论,李大帅已经不是第一次唱,他早就习惯了。而且,在汉口东洋租界一战,也确实看明白了一些事情,小东洋的陆军装备也许还逊色北洋军一成,但是战斗力,战斗意志,还有战争的动员能力,比北洋强太多,日本已然是个现代化国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