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冀州城内如此繁华,不知乡邑小民幸不幸福?” 姬昌的马车在平整的驰道上缓慢地行驶着,好在后方并无车马,并未拥堵。 半个时辰后,他来到了冀州城外,沿着一条小路下到一处耕田小路上。 在这条山野小路两侧,整整齐齐遍布数千亩的良田,田里随处可见耕种的乡民。 结果。 姬昌又被震住了。 他越往里走内心越被触动。 到最后,姬昌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目光。 这些乡民带着斗笠,穿着扁褂,敞胸露怀,肩头搭着擦汗的麻巾,一边耕作一边哼唱着苏楼里流传的曲儿。 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幸福。 姬昌愣了。 他们还是奴吗? 这群乡民的神情似乎表明着,他们不是在为主上开垦耕作,而是在为他们自己。 怎么会? 乡民能吃饱喝足不耽误耕作,已经是一个国邦兴盛的体现。 这些乡民又算什么? 把劳动当成了光荣?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姬昌侧耳倾听,听清了他们唱的曲儿。 这里叫南泥湾吗? 姬昌不由想到西岐与四方小国的征战之地,那里土地荒废,数百里不见人烟,与这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马车继续往前走。 周围耕种的乡民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耕种农具。 姬昌纷纷把农具的样式记在了心里。 这些农具也要问苏长青索要。 此子奸诈,只卖给西岐谷种,却将如此先进的农具藏了起来。 “时辰到了,该回去给孩子去乡塾登名入学了。” “听说十岁以下的孩子学钱全部免除,表现优异者还能保送冀州学宫。” “是啊,快走吧。去晚了,没了名额,就要等明年了。” 这时。 日落三竿,已是旁晚时分。 周围的乡民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陆续往回赶。 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着什么事,说的次数最多的词叫做入学。 怪了。 旁晚时分天气转凉,正式耕作的好时候,什么重要的事能让这些乡民停种回家? 姬昌心里充满了疑惑,不自觉地跟了上去。 第(3/3)页